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我从县教育局副局长岗位转任县二中校长,已四年了。四年中,二中师生发奋图强,拼搏进取,学校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生较大的变化。下面根据自己四年校长经历,谈三点感悟。一、校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条件李岚清同志说:“一个好校长、好的领导班子带一批好老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指挥,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行政、经济、质量责任,而副校长则是校长的左膀右臂,分工把口的得力助手,冲锋陷阵的带头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可见,一个好校长、好的领导班子何等重要。那么应该选…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学校年级组以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学校行政管理职能中逐步取代教研组,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支柱机构。校长应重视发挥年级管理机构的作用,这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我于2001年8月担任崇仁二中校长。上任之后,从日常管理中看到,我校实行多年的年级组管理机制确实对加强校务管理带来很多便利,优势不少,是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但其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最近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和策略。这是根据21世纪我国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它将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平台。一、改变普通高中非均衡发展的格局迫在眉睫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在财力不足、教育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在普通高中发展上采取了非均衡发展的策略,集中财力、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重点办好一批普通高中,从而在各地形成了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并存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是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使以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为特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因此,对创造力的研究和开发,当今已形成全球性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运用JSP和Java技术开发的校园网故障申报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网络中心的需求,达到系统易用、报障方便、处理快效的目的,实现了网络故障申报的信息化和网络业务管理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对网络建设日益深化,但是却对教育资源的建设的不重视,造成"有车无货"的现象,提出了建设基于校固网的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区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走与学校、企业联合之路,开展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阶段,有些学生(老师)认为:做题越多,成绩越好.有时课本内容还没"吃"透就陷入了课外的题海,经常搞得师生精疲力尽,且效果不好.作为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中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立足课本,吃透课本,再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主心骨,肩负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领导和组织学校全面工作的重任,这样重要的岗位和责任,要求我们的中学校长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通过8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新世纪的中学校长治校应具备五种能力。一、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能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一所学校如果墨守成规,不敢标新立异,必然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因此,校长治校必须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首先要求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晰的办学思路。这就要求校长首先要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