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1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翔 《华夏星火》2005,(3):65-66
平顶砖房采用在女儿墙根设置汇水天沟的有组织屋面排水方式,竣工后数年内陆续出现在女儿墙面上的裂缝现象,可归纳为两端的八字缝、墙根的水平缝和中部的垂直缝等三种形式,现对这些裂缝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2.
53.
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视角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21世纪,各国数学课程改革掀起热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已全面展开。2000年笔者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数学教育大会(简称ICME9),所见所闻,深受启迪。以后又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一些国际课程改革的新信息,并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世界各国银行危机处理法律制度为参照,针对我国银行危机处理的法律规定和实务,提出我国银行危机处理制度应完善包括最后贷款人、接管、收购、破产、存款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5.
官员的考核及监督机制的优劣是关系到一个社会吏治是否清明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吏治固然有其无法抹杀的阶级局限性,但其某些制度特点仍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别是其考核体系的完善化、制度化和监督体制的严密性,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数学教育转轨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翔 《数学教育学报》1995,4(1):13-17,56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数学应试教育"与"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并就数学教育转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数学情境的设计在数学课程构建和课堂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教学所具有的生成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情境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从抽象层次来看,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原始的生活情境、复制的生活情境、简化的生活情境、改造的生活情境、其他学科的情境、数学自身的情境等多种类型。教师在具体的情境设计过程中,应认识到情境的真实性是有限度的,注意把握好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协调好复杂性与简单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两个数学课程标准及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抽样调查表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要开设"CAIM"课程,提升准教师的"CAIM"素养。在实践过程中从知识、技能与过程三个方面认识"CAIM"课程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托来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为重,如联系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实行角色转换、举办数学课件设计比赛等;课程的考核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知识、技能与创新三个层面着手,采取笔试与上机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59.
数学教育者与专业数学家之间的长期论战,以及对美国数学教育现状的反思,使得寻求数学课程的一致性成为美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NCTM发布的《幼儿园学龄前到八年级数学课程焦点:寻求一致性》呈现了学生从幼儿园学龄前到8年级每个年级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数学概念与技能.这为美国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国的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0.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