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教育   1682篇
科学研究   249篇
体育   210篇
综合类   160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72.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除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SO2排放导致的酸雨污染;同时将间接推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西电对输入区的环境效应及其潜在的间接环境效应.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西电的输入对降低东部地区与电力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作用是显著的.针对西电输入、输出区环境容量不同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可以同时提高双方的环境容量及其边际价值,提高双方的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以西电东送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的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73.
大别山区六安瓜名茶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苏南的集镇规划达到高潮。大型集镇,作为苏南一种较为普遍的集镇类型,其规划的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模式相对复杂,客观上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该文选区苏、锡、常地区的6个集镇规划样本,从集镇性质、规模定位和主导产业选择、路网设计和交通规划、公共用地大别山;六安瓜片;茶叶  相似文献   
7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工作生活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在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着重验证了自我效能感这一个体特征对工作生活冲突的主效应以及对工作时间特征与工作生活冲突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仅仅局限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中。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0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员工。层次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生活冲突显著负相关,并且对工作时长和工作生活冲突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不同的时代背景,使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黄河三角洲等地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资源、生态方面的约束让三者的未来发展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策略.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以高效生态为理念,加强政府的指导和干预,摒弃"等"、"靠...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4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对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肺活量、肌酸激酶(CK)、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14名男性竞走运动员平均分为两组,A组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下午采取HIIT,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120w全力蹬骑,运动时间为30s,控制心率在90%~100%最大心率(HRmax),组间休息3min,共进行8组.B组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下午均采取70%~80%HRmax的竞走耐力训练.A、B两组其他时间训练内容完全相同,主要为技战术训练和力量训练等.结果:经过4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A组运动员的肺活量、10km竞走成绩均显著高于B组,A组的BU水平显著低于B组,HB和CK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可有效提高竞走运动员心肺功能,降低BU,提高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7.
体质健康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运行手段与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管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从新疆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的层面出发,建议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决策与组织机构,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激励机制,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综合干预途径,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管理有效实施,以促进新疆地区青少年体质的改善与提升,推动其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8.
摘要:武术不仅是“术”,而且是显学和玄学的文化复合体,蕴藏着复杂而深奥的话语符号及精神意义。为了探骊武术文化的本真渊源与精神,对于武术及其高级阶段的内家拳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形态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哲学和体育学等视角,运用格尔茨的文化“深描”理论,对其学术范式及认知图式进行文化阐释。研究认为,武术是生命科学所涉,武术文化是觉醒的文化;武术文化的原初属性,是其“观念—意义”、“武—道”的符号—结构—编码系统,更多地依赖道德直觉、本能体悟等符号解码系统;内家拳是武术的代表和精髓;道家修真文化和隐逸文化促成了内家拳的原初精神——返璞归真,内家拳进而传承和践行着道家、道教的精神和价值——悟道蓄德;以武入道是武术文化的终极意义。研究价值在于构建系统的武术文化深层分析体系,厘清内家拳丹道武学的机理,挖掘武术背后“道德直觉”的隐形文化式样,还原武术的原初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促进国粹民粹的内化传承。  相似文献   
79.
我国群众体育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历史基础上,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在管理体制、体育人口、健身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后提出群众体育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观点,在管理职能分工、管理方式创新等层面提出实现群众体育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创伤呈多发性,发病部位集中于膝、腰、臀、踝和前臂。运动损伤与专项训练关系密切,保护措施不够、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场地和天气原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前三位因素。损伤以扭伤、骨折、挫伤等急性损伤为主。提示该运动是一个难度大,危险性高,损伤治疗困难,对训练影响大的项目。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对损伤的防范意识;充分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控制训练节奏和负荷量,防止过度疲劳;强化易损伤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注意检查、修缮场地,从而保证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