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638篇
科学研究   20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41.
1 Introduction Ahugeamountofliteratureexistsonthestudyofi dentifyingtracemetalionsbymeansofspectropho tometry[1 3] ,fluorimetry[4 6 ] aswellas polarogra phy[7 9] ,whichhaveactiononlocatingtheendpointoftheindicatingreaction .Howeverbothspectropho tometryandfluorimetryareeasytobeinterferedbycolororprecipitation ,whilepolarographyhasanissueofmercurypollution .Thecatalyzingkineticanalysishasthecharacteristicsofhighsensitivityandspeedi ness.Oscillographicpotentiometryisasimpleintu itionisticanal…  相似文献   
142.
Elemental mercury 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cosystem. A lot of effort has been put towards the removal of elemental mercury from the 2H-MoS2 (prismatic structure of MoS2).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1T-MoS2 (polytype structure of MoS2) in Hg0 capture remains unexplored. In this stud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Hg on a 1T-MoS2 monolayer. The different possible adsorption positions on the 1T-MoS2 were examined. For different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the changes in electronic property were also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elucidated that chemisorption dominates the adsorption between Hg0 atoms and the 1T-MoS2. It was found that the TMo (on top of the Mo atom) position is the strongest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 among all the possible adsorption positions. The adsorption of Hg0 atoms on the 1T-MoS2 monolayer is influenced by adjacent S and Mo atoms. The adsorbate Hg0 atom is found being oxidized on the TMo position of the 1T-MoS2 with an adsorption energy of ?1.091 eV. From the 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 (PDOS) analysis of the atoms,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Hg0 and the 1T-MoS2 surface is caused by the significant overlap among the d orbitals of the mercury atom and the s orbital of the S atom and p and d orbitals of the Mo atom.  相似文献   
143.
“人文主义”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孪生兄弟”,它们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缺一不可的话语。科学与形而上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形而上学意味着人的生存境界的不断提升,使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的特征。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科学的长足的进步离不开人文主义营造的思想解放氛围。后现代主义也提倡人文与科学的平等话语权,希望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弘扬强调训练人的理智的“自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4.
单台变压器运行时,为使效率最高,其负荷的大小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为使效率最高,要根据负荷的大小及变化情况确定变压器运行的台数,这样才能做到使变压器经济运行。针对变压器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增效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5.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中研究性学习周课时3节,总课时288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具挑战性、最具创新性的改革,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往的热点问题。树德中学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46.
本文拟将广西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中师重点课题“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升为理论层面,对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在方法途径上的内涵特征进行理性化阐析,并用“多元渗透,多向辐射,多维建构”对之加以概括。认为融合、互动,科际关系之和谐,是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总特征。  相似文献   
147.
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文明时期 ,生态主义思想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生态主义课程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渔猎文明时期 ,课程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专门形态 ,先民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观念影响着萌芽时期的生态主义课程思想 ;农业文明时期 ,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德配天”等思想精华对生态主义课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工业文明时期 ,卢梭、福禄倍尔等人的自然教育思想推动了生态主义课程思想的发展 ;生态文明时期 ,以斯拉特瑞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生态主义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148.
李娟  穆肃 《远程教育杂志》2006,(2):36-38,60
学习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尤其对于远程学习,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目前大量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偏向于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以认知风格理论为指导,依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特征,重点探讨网络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9.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50.
体育课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组成的。显性课程旨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基本技术、技能,而隐性课程则对学生的品质、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挖掘隐含在体育课中的德育和美育等其他教育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有助于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