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8篇
  免费   2470篇
  国内免费   4295篇
教育   15740篇
科学研究   604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42篇
综合类   2626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50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850篇
  2017年   940篇
  2016年   961篇
  2015年   1379篇
  2014年   1558篇
  2013年   1734篇
  2012年   2171篇
  2011年   2524篇
  2010年   2600篇
  2009年   2268篇
  2008年   2614篇
  2007年   2336篇
  2006年   1462篇
  2005年   1329篇
  2004年   1437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28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和商业化发展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较为迅速,他们不断在氢气生产、氢气储存和氢气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然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电池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工业化和本土化,建立生产线,尽快完成产业链。中国已经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中部署了整车、系统和电堆,但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相关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虽然国内公司已经开始涉及,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关键组件仍然依赖进口。此外,氢气生产和运输的高成本、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准、检测体系的不健全,都限制了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要通过商用车带动加氢站建设,降低氢气与燃料电池成本;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氢能燃料电池发展途径;加强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筹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制定,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链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化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技术与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993.
以往对多市场接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考察多市场接触对下游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上游要素市场。基于多市场接触理论和动态竞争的意识—动机—能力 (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 AMC) 框架,探讨了多市场接触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对全球最大的38家制药企业2007—2016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把企业间竞争的范围延伸到上游研发市场时,多市场接触会表现出显著的竞争效应,即多市场接触会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强度,从而说明经典的相互克制效应并不适用于要素市场。此外,本文检验了多市场接触和研发强度关系的边界条件,焦点企业专利存量和现金持有比会削弱多市场接触和研发强度之间的正向关系,而销量下降产品比例会强化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愈加庞杂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治理迫切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支撑,国家创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国家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选择。本文从创新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背景与研究背景出发,从多元主体参与、科学性与透明性、精准性、效率、应对与风险防控能力5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如何影响国家创新治理,同时从科技发展监测、预见和战略制定、项目与计划管理、活动行为刻画、政策演化和效果跟踪5个方面描述了大数据在国家创新治理体系中的应用情景。最后,就充分发挥利用大数据在创新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创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相应建议:转变政府创新治理的理念和治理模式、建立多层次创新监测数据整合平台、打通部门间的多层级创新信息孤岛、推行和实施科技创新信息的公开化、建立完善的创新数据管理法规体系、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为进一步认识大数据在创新引领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被认为是下一个十年科研活动最显著的特征。在既有的生态观测和依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大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基础之上,欧盟、美国等也在积极布局推进个体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小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小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有望将割裂的科研个体联接为科研创新网络,从而引发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范式的新变革。文章从资助机构推动、数据期刊建设、科研数据开放平台实践3个方面梳理了欧美国家在小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实践,并提出对我国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6.
国际生物安全战略态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显著,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颠覆性发展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进程,世界范围内生物安全风险环节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动物源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性增长趋势抬头,这些给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提出新挑战。文章针对当前全球生物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2018年以来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和战略分析研讨的内容要点,提出了加强构建我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宏  郝晋珉  郭力娜  高红梅 《资源科学》2010,32(11):2145-2151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比较分散性;由于土地具有固定性和基础承载属性,土地空间配置的分散性必然导致其它生产要素不能按照最优方式进行配置,进而导致区域产业发展的低效性。鉴于国外发展经验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区域非农经济建设进入大力发展大都市圈与都市带相结合的网状聚集发展阶段。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及黄淮海地区各市非农社会经济建设竞争力和主要交通状况分析,区域非农产业和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横三纵四心"集聚发展模式,其它地区为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态保护集聚发展区。本文构建黄淮海地区农业和非农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经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和缓解当前土地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9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但迄今为止对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以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例,以2005年-2007年3年的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过程。研究表明,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均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的范围分别为(497.48±33.66) 元/(hm2·a)、(2189.21±247.18) 元/(hm2·a)、(1432.40±454.32)元/(hm2·a)和(224.55±8.82)元/(hm2·a)。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服务表现为连续性实现,而土壤保持服务为离散型实现。年内某些日,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的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流量。就各月平均流量而言,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最大流量发生在6月份,分别为274.74 元/(hm2·month)和47.89元/(hm2·month),生物量生产的最大流量出现在8月,为65.19元/(hm2·month),最大的气体调节服务流量出现在7月,为303.67元/(hm2·month)。对于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夏季产生的相应服务价值分别占38.11%、37.15%,25.67%和42.53%。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理与强度的认知,同时能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保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0,32(5):1000-1005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减灾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