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教育   5317篇
科学研究   825篇
体育   640篇
综合类   562篇
信息传播   3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对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资源建设思路:以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为重点,以虚拟馆藏为补充,加强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  相似文献   
33.
论图书馆情绪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图书馆情绪管理内容、特点及实现途径的描述,指出图书馆工作要想使读者满意,就必须首先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满意,也就是必须对他们的非理性因素(即情绪)进行管理,并强调了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是情绪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丁夷  袁嘉秀 《晋图学刊》2005,(3):64-65,70
本文通过对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献将与纸质文献长期共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5.
本文针对简化计算机编目的理论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简化计算机编目的理论不可能也不必要,同时也谈了在网络环境下加强编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6.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李长之的传记批评法独具特色,其中既有远承古典传统的象喻式批评法,又有西方理论影响下的文本细读、心理分析和社会历史批评法。在由作品分析而深入到作者及其时代考察的过程中,李长之始终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这也是其研究方法能够成功融合中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7.
错题本身是一种学习资源,而且是为学习者量身定做的资源,对错题进行深加工,有助于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愿景。对于学生来说应建立错题本、错因归类、善于反思、多种利用方式并举;对于教师来说应以错定教,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加深正解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38.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石湖创作的一组诗歌,自问世以来颇受瞩目,但至今仍少有人关注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作者选择这一特殊结构形式有其特殊的寓意:纪念伴随其出生以来历久弥深的国耻。这一选择的驱动力来自我国的文化传统、作者的经历及对诗歌风格的好尚。  相似文献   
39.
教科书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但只局限于对教材课文的教学而不把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作为常规教学任务来实施,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就犹如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沉闷乏味.应把优秀的期刊杂志作为源头活水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拓宽课程实施的路径,革新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教材课文与期刊杂志有效的连接互动中进行语文学习,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爱好.  相似文献   
40.
Soybea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of oilseed and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protein used globally for human food and animal feed. Soybean domestication involved parallel increases in seed size and oil content, and a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protein content. However, science has not yet discovered whether these effects were due to selective pressure on a single gene or multiple genes. Here, re-sequencing data from >800 genotypes revealed a strong selection during soybean domestication on GmSWEET10a. The selection of GmSWEET10a conferred simultaneous increases in soybean-seed size and oil content as well as a reduction in the protein content. The result was validated using both near-isogenic lines carrying substitution of haplotype chromosomal segments and transgenic soybeans. Moreover, GmSWEET10b was found to be functionally redundant with its homologue GmSWEET10a and to be undergoing selection in current breeding, leading the the elite allele GmSWEET10b, a potential target for present-day soybean breeding. Both GmSWEET10a and GmSWEET10b were shown to transport sucrose and hexose, contributing to sugar allocation from seed coat to embryo, which consequently determines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seed size in soybean. We conclude that past selection of optimal GmSWEET10a alleles drove the initial domestication of multiple soybean-seed traits and that targeted selection of the elite allele GmSWEET10b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yield and seed quality of modern soybean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