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语文教学面广量大,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得益匪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词语教学中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感知词语表达的准确、严密。例如:同是鲁迅的作品,《孔乙己》中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论雷  相似文献   
62.
丁海燕 《广西教育》2013,(17):88-88
数学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面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却令人汗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十几年的今天,学生的学习依旧听命于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生活思维仍然停留在书本里,学生的行为方式仍然安享于别人创造的模式中。为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我们应该从课堂上找寻这些让我们失意的根源,努力  相似文献   
63.
《耆旧续闻》是南宋陈鹄所写的记录见闻的史料笔记。长期以来,关于陈鹄其人及其书一直少有人论及,根据《四库全书总目》等的记载及其书自身的一些内容,可推断出:陈鹄自号"西塘",这是其居住地的名称;他大约生活于1140年至1225年或更晚,一生仕途平平,但学问上有一定的造诣,曾与洪迈及陆游长兄陆淞谈论诗词;其书非一次成书,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积累,成书年代当在1225年后不久。  相似文献   
64.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而本科毕业专题实习是检验学生本科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实践环节。两者的组织形式、任务目标、考核方式、教师带教方式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近两年带教的亲身实践为例,对这两类实验存在的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及实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65.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秦相国,曾在秦国主政13年,功绩显赫,位及人臣、权倾一时。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却以饮■自尽而告终,诚可谓悠悠人生,生死难料。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不韦为何要选择自尽的方式奔赴黄泉?一者亲政后的秦始皇为"亲政",必然要对他步步紧逼,置之死地而后快;再者吕不韦自身所具有的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与他对权力及富裕物质生活的热爱的对立心理情结更是将其置之死地的天然杀手。我们可以说吕不韦正是在这一天然杀手的护送下命赴黄泉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吕不韦的自杀心理作一透视。一、忠君思想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  相似文献   
66.
自1979年起,中华书局陆续整理出版了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等一系列史料笔记,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前人史料笔记的好版本,书中关于作者的介绍、本书的评价、相关问题的论述及版本源流的考察等内容,对我们了解这些笔记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后所附的前  相似文献   
67.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漂亮的开头,更要有绚丽的结尾。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开头导入的处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反而不是那么重视。《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结尾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结尾才能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68.
班主任工作对于塑造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9.
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谋篇、点题以及美化语言等等技巧和方法上面,而弱化甚至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与表达,忽视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选材入文。如果说那些技巧和方法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那么,激发对生活的情感,选用身边的丰富资源人文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巧妇才好为”炊”;同样,技巧和方法还是应该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先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进入“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隐喻是人们认知主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表达方式,也是法律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点,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出隐喻在法律思维中具有三种功能:构建新概念功能、从抽象到具体的阐释功能和架构法律推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