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古神话就其系统性、丰富性而言,确有不如希腊、印度神话之处,但在内容上也有超越外人的辉煌侧面。如洪水神话便是如此。据近代地质学、气象学、古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证明,地球在冰河期末期,随着气候转暖,冰解雪融,导致了世界性的大水灾。而这时正是人类登上世界舞台的开端。这个给幼年人类以洗礼的大洪  相似文献   
22.
辛亥首义后被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是由何种机缘推上历史潮头的?被动地立于颠峰的黎氏怎样回馈历史?历史又如何给黎氏定位?本文通过对1911年10月10日夜以降黎氏行迹图的细致勾勒,辨析流传广远的"床下都督说",并追溯首义前党人的预案和军政府成立后黎氏地位的起伏变化.综观全体,步履蹒跚、充满矛盾性的黎元洪,在辛亥首义及民国建政中的积极贡献和消极作用皆不可小视;然置于历史天平,作一总的权衡,堪称一位应予基本肯定的人物.黎元洪在中国历史大转折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情态:仿徨犹豫、退二进三、终于守住共和底线,真实而生动地浓缩了一个数千年古国由专制通往民主路途的曲折坎坷.  相似文献   
23.
少年时代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过去了,我又是一个对生活细节易于遗忘的人,因此每当与儿时旧友谈论往事,多半只有洗耳恭听的份,难以插上嘴。当然也有例外,脑海中有些往事并未如烟,例如8岁至18岁在湖北省图书馆的一段泛舟书海的经历,不少情景还历历在目,鲜明如昨。  相似文献   
24.
东亚整体观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跨入文明门槛以前,有过原始思维和野蛮思维,此不具论;跨入文明门槛以后,其思维史大体经历了古典的整体思维,近代的分析、实证思维,进入现代,则在古典与近代的思维奠定的基础上,产生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新的整体思维,从而完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螺旋全过程。古典整体思维、近代。分析实证思维、现代整体思维的三段划分,是大略而言,各民族又各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希腊人在古典时代,与整体思维相比较,分析思维也相当发达,“分析”成为希腊人的格言,古希腊文化中处处显示出分析的力量。推动工业文明诞生的欧洲…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以讲史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的联系与区隔说明:“文”与“史”固然不宜截然分家,但决不能混淆,文史各有职能侧重,文学求美,史学求真,二者的主要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以文代史,便会导致“观者惑乱”。作为“观者”的我们,要想在历史真实的认识上不受“惑乱”,应当学会把握信史与史传文学的联系性与差异性,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6.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辛亥武昌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意义的日益张大,熊秉坤关于工八营起事的表述逐渐发生变化。改变的一个关键点是,熊秉坤1914车7月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一次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相似文献   
27.
文化生态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瑜 《知识工程》1990,(4):13-19,24
  相似文献   
28.
汉字文化圈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字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化的民族与国家。汉字化圈的存在,是一个垂之久远的历史事实。本对化圈、汉字化圈进行了界说,对汉字的境内传播与境外传播予以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中国文化:生态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六、七千年至三、四千年间,人类栖息的地球发生了伟大的事变——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后涌现出一批独立创制文字和金属工具的人群,人类终于走出长达百万年的蒙昧时代和长达万年的野蛮时代,跨入文明的门槛,赢得历史进展的加速度。 在此后数千年间,诸文明民族创造的文化,生灭消长,此伏彼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仑文化于两千年前趋于黯淡;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亚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光焰万丈的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毁灭殆尽,……唯有东亚大陆崛起的中国文化,却于坎坷跌宕中延绵生发,始终未曾中绝,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化”的典范,与那些时有中断的“突破性文化”(如苏美尔文化通过巴比仑、希腊、罗马跳跃式地演化为现代西方文化)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