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过去的历史比较研究不太重视对语言的发展规律的研究,而注重对语言的静态描写,只注意研究古献资料,影响了历史比较研究的性质和方向,且有些已偏离了真正的历史主义,应该高度重视对语言发展规律的研究,善于使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到语言分析和独立往往过程中其整个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重建“基础语”的结构,全面弄清亲属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克服旧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本前半部分已载《绵阳师专学报》1998年4期)  相似文献   
12.
1.在那遥远的没有文字的时期,任何当时存在的语言都有其结构要素,有其语法体系,有其在词汇(形成其语言特点者)中最稳固的成分词干.由此可见,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我们是不可能在文献中找到那个时期有关语言的记载的,我们只能靠已成系统的研究方法的帮助来构拟(一定程度上接近)那个时期语言的面貌,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历史比较法”.运用这一方法仅仅是研究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即具有共同来源而形成的各个语群(语系),这些语群包含着一个个语言(在它们当初形成时都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语言),每一种语言又是由众多的方言土语构成的.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魏晋简帛量词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公布简帛文献中量词总计188个,其中物量词179个,动量词9个,近40%改写了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从历时角度考察.简帛量词数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都是以前传世文献量词研究所未知的;"量+名"式、"名+量"式构词方式早在两汉简帛已经出现;量词语法化更进一步,"数+量+名"结构战国楚简已较多见,且其发展体现出清晰的地域性.从简帛文献看,量词范畴在两汉已经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因此秦简释文及注解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整理小组释文及学者部分注解确有错误,值得商榷。对其中十处错误分两方面论述,对一些学者注释进行质疑,对个别训释错误词语进行考证,并提出修订意见,以期整理者修订时采纳。  相似文献   
15.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发轫期、累积期、发展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针对文献学、语言学、军事学、文字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简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注重针对各部分内容及不同学科角度研究的平衡性,更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语言学产生于18世纪初,19世纪初产生了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但它长期都未得到科学的阐明。历史比较法首先应该弄清楚语言间的共同特征的多样性,应该遵循一系列的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遵循理论原则和实践原则是为了科学地揭示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致性,同时,历史比较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重建远古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但要完全恢复古语言的原貌是不可能的,不过重建其概貌还是可行的。重建的工作中仍然有很多应该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标本”和“吐下”在中医典籍中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它们在全民语言中也是常见的全民用语.然而,语文辞书和其它语文学著作对它们的医学意义的传统训释却不确,也就自然影响到对其词源的研究和意义演变源流的研究,应该补正.标本《辞源·木部》(修订本,下同):“中医称后起曰标,本原曰木.”也就是说,认为后起病曰“标”,原发病(旧病)曰“本”.《汉语大词典·木部》:“中医称疾病的外在表现及其根本性质.”也就是说,认为病症为“标”,病因为“本”.  相似文献   
19.
历史比较法还应该遵循其诸条实践原则,这些原则共有四条。历史比较法力图重建词的原型,但重建源语的原貌是不可能的。历史比较法也有其不足,但这不是其本身的问题,而是亲属语言的可供使用的历史材料太有限。  相似文献   
20.
历史比较法还应该遵循其诸条实践原则,这些原则共有四条。历史比较法力图重建词的原型,但重建源语的原貌是不可能的。历史比较法也有其不足,但这不是其本身的问题,而是亲属语言的可供使用的历史材料太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