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日常的班级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场面:在有的课堂上,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讲得精神抖擞,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同学提出有独创性的问题,而其他同学则争相回答,并伴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在有的课堂上,全班“鸦雀无声”,只有老师无精打采,苍白无力地讲解,同学们面带倦容,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甚或有的同学还做着与本堂课无关的其它事情,教学效率相当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课堂中教学环境的不同却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因素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从梁生宝现象说开去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农民形象成为作家描写的对象。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就曾经出现过梁生宝现象,这种现象导源于现实生活,而名之于文人笔下。虽然“现实生活”与“文人笔下”存在着距离,然而它们的质的规定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时代精神和领袖意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陶冶学生情操这个使命之外,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则要立足于练。“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三种:动口、动手、动脑。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赘述如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讨论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治学精神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真正体现历史教育的科学功能和人文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专业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周口地区丰富的碑刻资源,紧紧抓住教师、课程、课堂三条主线,构建教师、课程、课堂协同育人新机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碑刻的句读、研习、释读,建立课堂内外融合的学习新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参观校外大量碑刻资源,学生近距离感受碑刻的文章之美、书法之美和镌刻之美,陶冶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门球是以击球为主体的竞技体育项目,熟练掌握和运用击球要领,认真按程序操作,动作规范定型,是每个门球爱好者的必修课。下面谈谈提高击球命中率的一些体会。一、场地要看清。场地是击球的主要条件,要沿着目标球、自球的连接线进场,细心观察场地沙粒粗细、厚薄和湿度,实战区地势走向,寻找最佳的自球行进路径。二、心态要平和。要调整好竞技状态,思想要放松,精力要集中,坚定信念。只有平心静气,沉着冷静,才能消除紧张情绪,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到击球瞬间,确保手感的自在把握与敏捷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 ,是根据创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人才学等科学原理综合发展起来的 ,它旨在通过课堂、家庭和社会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定创新志向 ,发展创新思维 ,掌握创新方法 ,从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着眼于创新教育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认真学习和应用创新教育理论 ,重新研究构建小学课堂教学思路 ,拓宽各学科教学渠道 ,以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更显得尤为重要。构…  相似文献   
18.
明末书生误国,与明代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有关。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才。明代的学校教育又变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培养出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虽然全面发展的方针已提出多年,但“智育第一”的观念始终左右着家长和老师,吸收明末人才培养的教训,迫切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9.
嫉妒的伤害     
王国民 《发明与创新》2011,(1):I0063-I0063
嫉妒是一种心理痼疾,深潜于人的内心深处。善妒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他们不惜采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哪怕他是自己的亲人、手足。  相似文献   
20.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的形象,是对社会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批判、男性的批判。男性的自我意识、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显示了女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男性的觉醒是女性解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