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山水审美中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山水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湛,堪称天下无双。山水文学的繁荣肇基于古代文人的山水审美观:他们审视山水的焦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其宗旨是透过自然美景凝神探索冥契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法国汉学家侯思孟有鉴于此,在其《山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作用》中说:“在古代世...  相似文献   
52.
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在来自教育界本身、旅游人才市场、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形势的挑战面前,必须大力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大教改力度,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旅游本科教育挑战和机遇同在.  相似文献   
53.
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有重大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选用不同的发展模式.黄山市现行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以下弊端: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过度追求接待规模,往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无限制地扩大接待量,必然导致游客评价度降低:乡村旅游的低水平开发,无法给村民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与社会进步.黄山市必须分阶段推行效益增长型发展模式,其实施策略包括:第一,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指导,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以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发掘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第三,进一步发挥屯溪的中心城市作用,提高黄山市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第四,构建新型空问竞合模式,通过区域合作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4.
山水诗是中国诗坛的骄傲,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举世无双。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所作《观沧海》,这比欧洲何世纪才问世的自然诗早了一千多年。山水诗的兴起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兴起的内外动因固然很复杂,但是倘若纵览其产生于建安、兴起于魏晋的历史,不难发现,山水诗是东汉后期起二百余年间广大封建文人偏离儒家文化、趋奉老庄文化而导致心灵蜕变的艺术结晶。本文拟从主体意识角度,对此作一番考察。一、人生观念的嬗变自从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开始以后,盛行于文景之世的黄老文学…  相似文献   
55.
古代山水诗与旅游的双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从其孕育股动之月起,就跟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山水诗的兴盛膻变与旅游风俗的发展同趋共步,山水诗的意蕴体式与旅游审美观相契互应而旅游业的普及提高也受益于山水诗的流播弘扬,就是当今中国旅游业的走向世界,也还需要借助于山水诗的东方文化勉力。为此,考察山水诗跟旅游的双向影响,实属必要。一、旅游是山水诗创作之源旅游是人类求新求奇的动态生活方式,观天观地观自身的审美活动,人化自然兼优化自身的普遍实践,这种特定的变异性、审美性与实践性,促使旅游成为山水诗创作的本源。文学史上第一首山水诗——省操的《观沧海》…  相似文献   
56.
"十二五"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必须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据调查,安徽省旅游业现有大专以上人才50 008人,预测到"十二五"末安徽省旅游人才需求总量为163 000人;为此必须研究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培训、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措施,实现旅游人才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7.
求新图变是文学之树长青的必然要求。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云:“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刘勰纵览千年文坛,首揭“通变”之旨,强调通乎古而变乎今乃文学演进之正轨:“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公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通变》)早在建安时代,曹操就写出了气概不凡的《观沧海》,以后山水之诗代有嗣音,然而局面始终不大,倒是玄言诗在东晋诗坛风靡长达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