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贞观政要》与《君王论》虽然同为封建帝王学的专著,又各自在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并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二者在君德思想上有着极大差异。前者重君德,表现为君德观上的理想主义,后者重君术,表现为君德观上的现实主义。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学术上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必然性,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2.
图书馆长年记--2001年的回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群忠 《图书馆》2002,(6):70-72
本文对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年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了回顾和总结,还以图书馆的身份谈了自己对图书馆工作与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3.
德法并举论     
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德法并举,是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所决定的。德法并举是良好的社会治理的模式。坚持德法并举,不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论律己     
律己就是人的自我律令、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节制、自我治理、自我主宰.在心理形式上表现为主体理性与意志对欲望和偏私的自我约束,表现为内心的善与恶通过斗争实现善对恶的控制与约束.它既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与特点,也是人通过道德修养所达成的一种品质和美德,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律己既是道德的自律本质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义.一个有律己美德的人,应该是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义利、公私、理欲关系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决定的人,我们把树立、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看作是律己的道德内容和基础.律己的品质是需要主体不断修养而养成的,其修养工夫主要表现在坚持道义,以善制恶;反求诸己,三省吾身;克服盲从心理,坚持独立人格,慎始慎终,防微杜渐,而慎独则是有律己品质人的最高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25.
谈孝德     
肖群忠 《中国德育》2014,(12):28-32
正2014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在其办公室发表新年祝辞,其办公室的几张照片被细心的媒体曝光:他与家人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他牵母亲的手散步,他与夫人年轻时的合影还有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这几张照片充分体现出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领袖,更是一位家庭生活中的孝子、贤夫和慈父。百姓俗语常说,"百善孝为先"。看着他办公室这几张家庭生活照,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特亲切,感觉到这才是中国的元首,民众  相似文献   
26.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道德在中国古代虽然是由各家学派共同创造的,但其核心是儒家。因此,我们这一讲要说的主题是儒家道德的当代价值。一、儒家学说的崇德特质儒家学说的核心和重要特点是其崇德向善特质。儒家学说的一篇纲要性文献《大学》一开始就是这样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27.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离不开对中国思想之核心理念即中国道统的阐发、传承与坚守。《中国道统论》一书顺天继学,阐发中国道统之历史演变,中西比较,古今贯通,观照现实,坚守民族文化灵魂,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必能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亲民清新的文风使其成为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学术好书。  相似文献   
28.
孝道观念在国人生活及民俗中的影响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观念广泛渗透于国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民间艺术中。在衣食住方面,古人通过服饰的质地、样式等以明尊卑贵贱并实行丧服的“五服”制度,在养亲的同时更注重食的文化、礼仪以体现孝之敬意,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居住结构则体现着儒家孝道之宗族群居、长幼有序、尊祖敬宗的伦理精神;在人生仪礼方面,基于孝道重视传宗接代、热爱生命、追求永恒的理念,诞生礼、婚礼、寿礼和丧礼备受重视;在岁时节日方面,“春秋祭祀”、“四时上坟”,年复一年,孝心不断;在民间文学艺术方面,祈嗣贺生与祝寿之题材大量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此外,诗歌、戏曲、传记、铭赋、祭文以及传奇、小说、神话、志异等文学形式,也广泛地表现了孝道主题  相似文献   
29.
论“孝”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启示●肖群忠《孝经》引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关于孝为德之本,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本文拟论“夫孝,……教之所由生也”。所谓“生”,以笔者之理解...  相似文献   
30.
肖群忠 《文化学刊》2009,(2):121-121
肖群忠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天下公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平等和公平的追求。统治阶级总是想以伦理、礼法等极力维护等级和特权,但老百姓和民间社会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平等和公平正义的追求。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呐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