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60篇
  2018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艾珺 《文化学刊》2011,(5):184-186,194
《陋室铭》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尽管刘禹锡意在表达安贫乐道、苦中寻趣的高洁傲岸,个中也不乏凄苦、无奈与自嘲。  相似文献   
22.
艾珺  曲哲 《文化学刊》2010,(2):72-80
方言土语是一方乡土文化的最直接的写照,也是一方乡土文化史的语言化石。作者从多年积累的语料库里选辑了自认为比较典型的1000余个语料设为条目,大体按照其与汉语拼音相近的实际读音排列,对语义逐条加以简释。  相似文献   
23.
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对什么是“学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学术”之类这些本来并不复杂且早有定说的常识问题特别关注,看似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其实,正是就学术界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而出现的急功近利、浮躁学风的特别拷问。提倡为社会献身精神的“忘我”,并非是“忘却掉自己是谁”,连自己是谁都不知晓了,失去了自我的人哪还会有什么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24.
艾珺 《文化学刊》2014,(6):183-185
<正>这些年里,我埋首致力于学术研究,阅读文学作品较比"文学青年"时期少多了。不过,"文心难泯",作家梦梦痕犹存,时不时地还要选读一些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权当做心灵的小憩。那天,我在搜觅大陆新版陶希圣先生著述及其传记性文献的过程中,浏览所至,偶见《刀口上的家族》作者、旅美作家沈宁先生的"我在美国三十年"系列著述,再看作者介绍:蒋介石文胆陶希圣之外孙,民主人士沈钧儒之侄子,著名翻译家沈苏  相似文献   
25.
扩散理论是传播理论的一个分支,产品扩散模型就是应用扩散理论来描述和预测社会系统中的创新扩散而建立的一系列数学分析模型。以Bass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历年移动电话用户数为数据基础,对移动电话用户数的扩散过程进行了参数估计,同时建立了移动电话用户数的扩散模型,并对移动电话用户数的扩散过程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从而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的顺利扩散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6.
艾珺 《文化学刊》2013,(1):183-185,194
我的书斋,有两个“斋号”。一曰“雅俗轩”,取义于自撰联语“雅俗相间得高趣,起伏跌宕是文章”;同时,又别称“冷趣斋”,也是取义于自撰联语,即“冷板凳自有冷趣”。不过,后者的下联迄今尚未对上。  相似文献   
27.
艾珺 《文化学刊》2013,(6):183-187
1913年,毛泽东20岁时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子、孟子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以《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成千古绝响的范仲淹,与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  相似文献   
28.
正清代名重一时的新安派布衣画家戴本孝,善画山水,艺术上主张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而"我用我法",画山水尤其强调"师法自然""以天地为真本",并以篆刻"师真山"(见封底)为铭。人类社会师法自然创造出了无数人间奇迹,是不断认知自然的智慧升华。就画艺本身而言,"师真山"少不得临摹前人山水画作品的研习历程。所临习前人作品的山水,已非"真山水"矣。因而,"师真山"所创作的那已非"真山"的山水画作却是由画艺展现的  相似文献   
29.
艾珺 《文化学刊》2011,(3):188-189,194
古人所谓"三德",通常是指三种品德。如《书.洪范》所云"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又如《周礼.地官.师氏》所言"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以及《史记.中庸》所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等等。  相似文献   
30.
艾珺 《文化学刊》2009,(4):91-91
印文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流俗,即世俗或一般的风俗习惯。曾经被“主流”画坛边缘化的齐白石,一向不讳言自己的木匠经历“草根”出身,非但不以此自卑,反而因此自豪。他恣意挥洒、豪气淋漓的两方印作“大匠之门”和“鲁班门下”,正是对”流俗之所轻”的鄙视。此印,或当是那两方印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