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忠孝作为礼法一直受制于外在的力量,因此它难能回到主体的内心,只能偏离在自己的本质之外。君子们虽然不难实践忠孝之行,但却很难理解忠孝的真谛。有鉴于此,孝子英雄们争先恐后的善行在很大程度上不过就是一种个体意识严重缺席的盲从。此外,将忠孝法制化的一个明显后果是,人们可能会因此更加乐于维持表象上的行为,而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从内心去真正关怀其所忠孝的对象。故此,也就难保那众多令人感动甚而是震撼的忠孝之行不是表演性的或者说不是虚伪的。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原则主导的图书市场无时无刻不在纵容着读者的自恋意识,让读者以为他就是这一方天地里的中心。消费指涉的是欲望.欲望是一个空间性概念.而消费本身则也只在当下方有意义。故此,作为时间性的历史和未来皆必然要被逐出消费文化的地界。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文化的听觉审美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希腊视觉中心主义的真理观奠定了相应的西方认识论范式,并促使其后的艺术美学理念逐渐向俗世的实在维度靠拢;而一向注重听觉的中国心学却始终以静、空的时间体验方式将真理的理解置入了超越于空间之上的虚无维度,以谦卑的姿态在视觉霸权的压制下顽强进行着人生归属感的寻求,也正是这种归属感型塑了中国艺术文化内敛、体恤以及高蹈的独特品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印象     
炙手可热的现代性问题促使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启蒙的历史岁月,这曾一度令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的世纪性事件,如今经由冷静之后的反思无论如何也没法让我们再度兴奋起来。尤其是在阅毕《启蒙辩证法》(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H06年4月版。)之后,我们不能不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形而上学的视觉属性决定了其所动用的理性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视觉理性,由它开启的现代性启蒙之路注定是一条视觉的漫漫征途;固有的幻觉无可避免地会使它的执着努力处处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危险。而成熟的理性只有在纳入听觉的维度之后才得以可能,听觉是理性的起点,并且不排斥直觉与情感。所以,现代性批判不应被笼统地理解为理性的批判。而应被理解为视觉理性的批判;其指归是要探讨如何从视觉理性回到听觉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文着重分析了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女儿心》和《春桃》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形象,透过这些人物之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可以明显洞察出作家人生观的清晰转变轨迹,即从消极遁世转向积极人世,从抛弃人生转向拯救人生,从由虚无走向充实,由梦与幻走向了血与火。论文试图借助许地山这种人生观的变化,去进一步考量一个作家的宗教信仰同其写作原则之间的微妙关联,以及如何从中作出抉择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的历史理性虚无主义者,卡尔·波普尔一生都在致力于否认历史规律的存在.从方法论来说,他有意抹煞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异是失之武断的.其失误在于,他未能看到自然科学同历史科学之间的这种绝对与相对、客观与主观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视觉形而上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当代学的审美趣味一直为视觉范式所左右,完全忽略了听觉范式对于它的重大意义,本论试图这一问题入手,找出中国当代学中存在的某些症结,并藉此唤起人们对于听觉审美范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人物的忧郁气质抑或说本的忧郁风格,在学作品中本属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情感形式,但在20世纪中国学史上,随着“普罗”学的兴起,这种情感形式开始遭临挤抑。特别是在进入新中国的当代语境之后,学中的忧郁情感被愈发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了,致使学的书写几乎彻底疏离了个人的身体直觉体验,从而陷入完全观念化的幻觉之中,由此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便是,人们丧失了起码的现实判断能力,进而发生“大跃进”之类的虚幻迷狂。本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还具体指出了忧郁情感所蕴涵的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这是为20世纪中国学迄今一直未能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一篇题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在媒体上被大量转发,说的是南方一所中学一位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在监考期间突发疾病,趴在讲台上呻吟着直到死去,全班几十名学生无一人起身过问,他们照旧不动声色地完成着自己的试卷。这引起了社会对当今教育的广泛讨论,尽管事后该校校长出面澄清事实细节与传闻有出入,但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