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思念     
大珂 《学子》2004,(6):22-22
此时的她,静静地坐在窗前,听着滴答的雨点声,望着灰黛的山峦与天空,想着远方的宇……  相似文献   
92.
变频调速在电厂给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频调速在电厂给粉系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3.
温柔的手掌     
“行啊,那明天再见噢!”我笑着对正在下车的好友说,她冲我点点头就跑了下去.这个时候有一位民工模样的男子走了过来,全身黑不溜秋的.朋友看到他脏兮兮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觉察到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咧开嘴冲着我们笑了一下.可是我笑不出来,也严肃地让朋友不要笑了,她看着我,满脸疑惑.  相似文献   
94.
【目的/意义】文物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目前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中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采用“联盟链+公有链”的双链结构,构建面向文物馆藏机构和用户群的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模型,并给出其服务体系和运作流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安全、便捷、迅速地为相关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同时为馆藏文物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创新/局限】将区块链应用于馆藏文物信息资源共享,改变了馆藏文物机构传统的服务模式。后续将在此基础上优化各个模块的功能,同时加强二者之间的实证性研究,使区块链技术和馆藏文物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进行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95.
96.
生态能源住宅 俞辉 许多房子冬天冷,夏天热,特别浪费(lang fei)水电,所以我要发明生态能源(yuan)住 宅。屋顶是智能跟踪(gen zong)太阳能电池 板,墙(qiang)面是绿色植物,能吸收废(fei) 气,还能呼出氧(yang)气,真是人们居住的 好地方。  相似文献   
97.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蒙珂  蒋馥 《预测》1999,18(5):31-33
本文通过分析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起因,阐明了基金规模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比较中外基金规模的差距,指出我国基金缺乏规模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发展投资基金的规模  相似文献   
98.
海上手表美国新开发出一种供水手、滑浪者等海上人员专用的防水手表。这种手表不仅能准确地报时,而且还可以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正在形成的海浪高度和行动方向,为海上人员提供准确预报。天气手表日本最  相似文献   
99.
当变电所内补偿电容总的安装容量确定后 ,需进一步考虑如何分组。合理分组是无功补偿装置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无功分组越多运行越灵活 ,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越好 ,但需要的开关设备就越多 ,一次性投资越大 ,占地越多 ,投切频繁 ,不利于采用大容量集中补偿 ,投资就大。分组过少 ,则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往往造成投入一组会过补偿 ,切去一组又会欠补偿 ,很难补偿到理想程度。鉴于此 ,本文将对变电所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分组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提出不同的分组方式 ,探讨不同分组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以期对变电所设计中无功补…  相似文献   
100.
茫茫的太空除了人类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智慧生命呢?人类对于这个具有无穷魅力的问题,已经思索了几千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希腊哲学家梅麦罗多罗斯写道:“在宽阔的土地上仅长一棵小麦,在无限的宇宙中仅存在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这是违反自然的。”但是,实际探索外星智慧生物的工作,是在宇宙科学、天文学相当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林·德里克等人,利用美国格林巴克国立电波天文台的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