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5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任何伟大的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平凡而略显粗犷的岩土不仅支撑着整个宏伟的高楼大厦,更支撑着设计师和使用者心中的信念。对于建筑物来说,地基基础就是根基,没有了它,任何美妙设计和有创想的思考都将只是流于纸面的空中楼阁。南京工业大学的韩选江教授从事土力学与基础  相似文献   
92.
钻石——历史上最悠久、最珍贵的天然瑰宝,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是每位女性心目中的无上珍品。它代表着纯洁无暇、亘古不变,成为现代人之间的订情信物,真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然而,钻石的挑选却不免令人头痛。象征纯洁爱情的钻石,若是不小心买了赝品或假货,该是件多么懊恼的事。有没有这样一种仪器,可以帮人们鉴别出钻石的真伪优劣,把真正的纯洁与永恒还给世界?答案是肯定的——许济苍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使者。温州市科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创办人、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许济苍先生,曾长期在国有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担任过技术员…  相似文献   
93.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6,(5):100-100
中国古代《本草纲目》曾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作为上古遗存的古生物种,自古人们皆视杜仲为滋补强身、宜肾培肝之上药药材。在经历了第四纪(距今200多万年)冰川侵袭以后,中国便成为杜仲的唯一原产地。杜仲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其化学名称为反式-聚异戊二烯,东南亚  相似文献   
94.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6,(11):102-103
高益民,1932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62年结业于北京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工作。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免疫性疾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编著专业、科普读物20本,共计发表各类专业学术论文50多篇。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顾问;卫生部(1、2、3届)新  相似文献   
95.
简介并对比分析国内外部分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现状,提出高校医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层次定位与深入开展学科服务的思路和理念。即明确用户定位和层次、分层次地开展学科服务,重点是科研团队以及医务人员的学科服务,并针对科研团队和医务人员分别提出具体可行的学科服务的工作方法,以期对高校学科馆员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两课"教学模式的转换越来越成为"两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两课"教学效果主要因素的调查和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力图寻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两课"教学的举措.  相似文献   
97.
98.
当今地震成因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应力(应变)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断层滑动而发生的。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倡导下,我国率先开展了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钻孔应力连续观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钻孔应力观测台站达到接近100个。但是,由于缺乏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等原因,很快就陷入了危机。到80年代初,这个曾经一哄而上的观测手段又遭到了众人的群起而攻,从此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钻孔应变观测手段,分辨率至少提高了两个量级,能观测到固体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发展缓慢,而地应力观测则被放弃。到90年代后期,用当…  相似文献   
99.
工程图学是科学技术领域内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语言”。自古以来,无论中西,图形都是人们发展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手段,设计者通过图样来表达设计对象,制造者通过图样来了解设计要求和制造设计对象的形状;所以图形这种“技术语言”是人们进行科技思维的重要工具。我国工程图学  相似文献   
100.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7,(11):117-117
张国良1939年6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任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医师。1977年任主治医师、讲师,1987年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8年3月至1989年2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Prince Charles医院胸心外科博士后站工作,取得昆士兰州医学会颁发的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1989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1990年底任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外科学组委员。1994年被《北京名医》收录。曾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员工、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先进教师、北京医科大学先进教师、北京医科大学先进医师、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999年获中华外科杂志优秀论文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