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41年在中共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从此7月1日便象征性地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52.
美国期刊发行的专业化,现代化,科技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出版界出现了图书编辑已进入“读图时代”的说法。1994年吕敬人从日本研修回来,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业务会上提出了这一说法,后来他写的  相似文献   
54.
史一奇 《传媒观察》2004,(12):46-47
网络媒介经过长期严冬之后,渐呈复苏之态。继三大门户网站和百度等之后,又一批互联网站意欲在纳斯达克上市,业界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相对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盈利问题一直是困扰这个新兴媒介众多桎梏中最核心的,可以说是影响其前途的关键。近一年多来,网络业开始出现全面振兴的可喜势头。无疑,越早解决盈利之路,会越快地将大陆的网络传媒推上腾飞之路。  相似文献   
55.
做了多年的编辑工作,养成了独特的阅读习惯:既欣赏,又挑剔.仅举一例:201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史新著《人类六千年》(2卷,120万字),此书初版后又二次重印.作者刘景华曾师从史学名家吴于廑,现任天津师大博导,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往年我与他都参加学会活动,是熟人,朋友.知道刘教授有新著问世,我即向中青社索要此书,并答应读后写书评.  相似文献   
56.
正一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共中央在2011年提出来的。当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二为""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又多又好的精神食粮;要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还谈到加强人才培养与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等问题。胡锦涛在会上作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相似文献   
57.
郑一奇 《出版史料》2012,(3):129-130
正~~  相似文献   
58.
正《我们的钱瑗》(三联书店2005年9月出版)是北师大钱瑗教授的同事、学生、好友、亲人写的纪念钱瑗同志的文集。我1958年至1962年在北师大上学时就与钱瑗相识,并一起参加过师大美工宣传队的活动。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很多钱瑗的故事。她的治学、为师、为女、为妻以及与疾病斗争的故事。四十七年前,我在师大美工宣传队第一次见到钱瑗。她生于1937年,比我大三岁,当时是个文文静静的大姐姐模样,画画得很  相似文献   
59.
郑一奇 《出版参考》2009,(24):35-35
由中国版协部分老编辑和首都师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书林守望丛书》第一辑,已出版了。此辑收入10位老编辑的著作,有《叶至善序跋集》(叶至善著,叶小沫编),《为书籍的一生》(潘国彦著),《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王维玲著),《我的科普情结》(陈芳烈著),《编辑生涯感悟》(林君雄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周奇著),《编辑的悟性》(郑一奇著),《书林漫步:聂震宁序跋随笔集》(聂震宁著),《期刊:长流的江河》(徐柏容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熊国桢著)。  相似文献   
60.
1999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五十周年,作为社庆活动之一,要征集本社的出版文物并陈列展出。在搜集文物过程中,总编室的同志告诉我,总编室存有一封胡乔木致顾均正的信。这封信的内容,早在1977年我到社时,就由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孟庆远向我们传达过,让我们学习领会,并在编辑工作中加以贯彻。但这封信的原件这次我才第一次见到。胡乔木原信是放在中青社的一个老式信封中的。原信写在中宣部的便笺上,共4页。同时还有李庚给蔡云同志的一个便条,便条上说“均正先生要求将此件复印两份,给一份他存,我看可以。老人把这封信看得很重,当作党的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