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一些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文学写作中,身体常常不同程度上成为反抗男性中心话语的"武器",但部分年轻的"80后"女作家的书写却显示出有所不同的面貌.从春树、张悦然等较有影响的年轻女作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们有关身体的书写不像女性主义写作那样具有鲜明的性别政治意味或意识形态色彩,其借助身体所表达出来的性别姿态常是比较含混而稚嫩的.  相似文献   
12.
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会记住刘禅、诸葛亮以及“三顾”、“托孤”等重要人物和情节,还会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后主刘禅的昏庸深感痛心和遗撼。然而,仔细品味全书,也会发现历史固然可叹,但是我却认为,作为蜀汉顶梁柱的诸葛亮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为数极少的引人注目的女作家之一。数百年来,人们对她的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作出了种种评价。不过,这种研究和评价许多时候是仅仅以男性作家为参照系的。这里恐怕多少存在着某种偏颇。性别的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意味着人身价值的不平等,这种状况决定了女性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所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也决定  相似文献   
14.
秋瑾的自我艺术形象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史上,秋瑾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生命之花开得虽然短暂,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作为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她赢得无数后人的景仰,作为一位女作家,她的诗歌与龚自珍等优秀作家的诗作一起载入近代文学史册。而当我们将秋瑾的创作置于中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史中进行考察时则发现,她在这一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秋瑾的创作轨迹不仅映现着她个人的成长道路,而且展示出时代风云对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走向丰富和深邃.所取得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多维理论视野的初步建立;二是本领域基本概念的辨析和理论资源的清理;三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动态把握及其本土适用性的探询;四是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的探讨;五是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编撰工作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 ,影响较大、集中代表了学术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 ,当属《浮出历史地表》和《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两部史著均具有开创性 ,同时也都存在局限和缺憾。今后在撰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时 ,当注意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二是研究方法的开放与包容。  相似文献   
17.
女性阅读强调性别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基本点在于主张以女性中心的眼光去看世界,看文学。女性阅读使我们发现,文学创作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男权意识和性别歧视现象,许多文本反映出男性创作者陈腐落后的妇女观;即使在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创作中,女性生活的真相也未能得到真实的表达;而传统文学批评实际上是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女性阅读面对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实,具有鲜明的颠覆性和批判性,充分体现着试图在文学中解构男性中心传统、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有一位与冰心同时出现于中国文坛并享有齐名之誉的女作家庐隐。那时候,“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周乐山(《悼庐隐女士》)。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她留下了篇幅众多的小说、散文,真实展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冲击下一部分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表达了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光明境界的心声。茅盾先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