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散文是什么?     
何启治 《传媒》2000,(7):40
有人说,散文是最随心所欲的文字,是无所不谈的文章;也有人认为,除了诗歌和戏剧、影视作品,其他文学作品就都可以算作散文了。 至于散文的特点,除了真实性之外,大都强调这种最见作者个性的文体还要有激情,要讲究意境、韵味、文采等等。 这些主张自然都有相当的道理。 但在我看来,散文作为有别于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样式,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应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2.
伊春行     
假冒的川菜馆、粤菜馆、滇菜馆一多,吃饭时候就特别挑剔了。一次在北京看到“正宗川菜馆”,菜一上桌,就知道不是“正宗”,从此不再上那家饭馆去。  相似文献   
23.
牛汉 《出版史料》2007,(4):71-81
从筹备到主编《新文学史料》 1978年我还没有完全平反,韦老太(韦君宜)信任,就调我去参加《新文学史料》的筹备,作为《新文学史料》筹备组成员。那时,有事严文井他们要请示中宣部的廖井丹和文化部的陈荒煤。我在干校和韦君宜一个班,常谈话,互相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4.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六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秦兆阳同志应邀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电影馆为北京文学讲习所小说创作讲习班讲课。听众有一千多人。散会后,我陪着他出来,意外地一再遇到人群中有些四十岁左右的男女学员迎上前来问好。他们不约而同地问到兆阳同志的年纪和健康,而且都说在中学生的时候读了他的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想不到过了快三十年才见到  相似文献   
25.
广受注目的“卖饭记”从1992年到1995年,中国大陆的《深圳特区报》《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大连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漓江》《芳草》《芙蓉》《新华文摘》等杂志,以及海峡对岸台北的《中央日报》,先后以《卖饭生涯———大陆教授在纽约》《唐人街的唐教授》《中国教授在纽约》等大同小异的题目,或选载或连载,或全文刊登,前后有近二十家新闻出版单位,都颇为热心地为一部讲述大陆教授在纽约唐人街华人餐馆打工故事的纪实文学作品提供了版面,而深圳的海天出版社则主动向作者组稿并将它结集出版。《中国教授闯纽约》,这部从大江南…  相似文献   
26.
如同鲜花迎着春风绽放,在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办的《当代》、《新文学史料》等文学期刊纷纷亮相。1979年7月,《当代》杂志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在"文革"之后最早涌现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27.
何启治 《出版史料》2009,(3):122-123
《尘埃落定》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3月印行第一版,紧接着选载于《当代》1998年第2期。这种不合常规的现象事出有因。《尘埃落定》的组稿人和责任编辑脚印(刘字)是人文社很有眼光的青年编辑。她和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阿来早就是相熟的朋友,并且一直关注、欣赏他的诗歌和小说。脚印知道阿来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在1994年冬就已定稿,已经在各家出版社漂泊了三年,便向《当代》杂志的周昌义、洪清波作了推荐,说四川有一个叫阿来的藏族作家,小说写得挺好,  相似文献   
28.
何启治 《传媒》2001,(6):39-4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它所主办的《当代》杂志当了40多年编辑,看过的长篇小说书稿不胜枚举。在编辑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判断一部长篇书稿的优劣,通常恐怕要从三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29.
何启治 《传媒》2003,(5):49-50
作为科学技术主宰者的知识分子,其力量从哪里来?最近,看过张曼菱编导、制作的1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之后,我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也同时找回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 《西南联大启示录》把我们的目光引回到60多年前的国弱民穷、艰难屈辱的岁月中去。 那当然是个很特殊的年代。侵华日寇的铁蹄由东北踏上了华北、  相似文献   
30.
伊春朗乡游     
伊春市人大陈丛礼主任和所属朗乡林业局王雪梅书记,盛情邀请一些新闻出版界的人士到伊春和朗乡参观访问。《人民日报》的缪俊杰、宗连坚夫妇,商务印书馆的赵克勤、房慧玲夫妇,工人出版社的岳建一、岳巍父女,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戴东和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行8人,得以有从7月28日到8月2日的伊春、朗乡的壮游。于是,也便有了“巴兰河的漂流”和“狂欢的篝火”这样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