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做好贫困留守儿童精准关爱是推进高校服务社会和教育扶贫水平升级的重要载体。将师范生教育实践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相结合,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精准关爱的服务学习项目,不仅能使参与项目的留守儿童获得专业化的亲情关爱和陪伴,而且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高级心智能力、心理健康和公民素养。这是一种将实践课程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的教育方法,具有课程性、反思性和整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2.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合已有理论和实证成果的基础上,从关键性任务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将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指标划分为内容领域和功能状态。通过开放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了评估社会适应状态的四个具体领域,并据此编制自我报告问卷进行验证。在对全国2314名中学生所填写问卷进行分析后,形成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问卷最终共50个项目,包括自我肯定、自我烦扰、亲社会倾向、社会疏离、行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消极退缩等8个一阶因子;分为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环境适应4个领域,以及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经多质多法模型的交叉验证分析,问卷的二阶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可以从四个适应领域和两种功能状态考察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初步验证了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领域-功能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3.
王云  李波  余益兵 《大观周刊》2012,(49):167-167
探讨大一新生亲子依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随机选取安徽省两所普通高校大一学生201名,采用问卷法,以大学生适应性量表、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简约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亲予依恋与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4.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91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倾向、积极-消极情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各指标得分均处于理论的中等水平.(2)流动儿童男生的乐观主义倾向得分高于女生;初二年级的个人掌控感得分最低,消极情感得分最高.(3)公立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和积极情感高于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迁徙时间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者还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