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刘俊利 《新高考》2008,(1):23-27
新课程倡导新情境、新视角,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社会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熟悉基本的学习过程.以健全学生人格。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上述理念的主要方式是“四新”——新情境、新内容、新视角和新形式。  相似文献   
32.
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循环递进、问题解决、条件保障等特征.其中,史实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形成知识结构、有效记忆史实、利用思维能力推出历史认识,是史实教学的主要任务;史料研读,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史感体悟,源于史实与史料的熏陶和感化,是历史学习的归宿,最终落实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3.
一、三农问题[知识范围 ]三农主要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农业发展包括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与政府行为间的关系 ;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 ,如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的农业政策、俄国 1 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 ;民主革命时期各个派别采取的有关农业的措施 ,如《天朝田亩制度》、民生主义、土地改革等 ;建国后的农业措施等。农民包括我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近现代农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的调动等。小城镇建设包括世界历史城市化进程的…  相似文献   
34.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连载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同步教学辅导”已圆满结束。从本期开始 ,我们开始进行一个新的连载———同样是针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世界近现代史导学”。本专栏有三方面的特色 :第一 ,以专题为单位 ,不再以教材的章节为单位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第二 ,对教材的分析突出对时代特征的归纳 ,有利于教师备课时深入地挖掘教材。第三 ,精选的试题均有相当的深难度 ,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35.
[时代特征]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一种流行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纲领 ,前期表现为封建君主政府的经济政策 ,后期表现为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政策。工业革命发生后 ,重商主义逐渐被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1)14—16世纪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贵重金属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 ,出现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金块逐渐成为国际核算单位 ,黄金被公认为财富的标志。 (2)民族君主国家出现后 ,君主需要增强国力 ,削弱贵族势力 ,加强专制统治 ,于是重商主义应运而生。(3)商品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改变了人们的观…  相似文献   
36.
[时代特征] 1.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商品市场的迅速扩展同手工工场落后的物质基础间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厂过渡的全面社会改造过程,也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开始步入工业文明的标志,还是人类迈人蒸汽时代或钢铁时代的标志。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又是生产领域的深刻革命,因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37.
刘俊利 《新高考》2006,(1):30-34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对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刊中刊”本期主编刘俊利按】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入,中学历史课堂怎样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学的学术性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关系,基于史学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等等,是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也是刘俊利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研究的问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立项课题“中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9.
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最主要的教化功能。追求个性化,即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效益(学习目标达成率高),深具灵气(教学思想深邃)和形式新颖(教学过程别出心裁)等,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最大追求。将发展学生史学素养与追求个性化教学融为一体,应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史学素养以时空意识、现实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分层意识与融合意识为核心内容,呈现出由主体内容(客观史实、历史叙事、历史认识、历史评价等)、核心要素(时间、空间、人物、史料等)和主要方法(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等组成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40.
初中历史课程思政化强调历史课程在理想信念、价值引领、品德意志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它对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教师助力、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基本规定。确定学习目标应逐层具体化和逐层提升,并落在“最近发展区”;学生达成目标是融通独立学习与相互学习、探究与体验、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过程;教师的助力功能体现为示学、助学和导学;教学资源具有故事性、思想性和结构性特点,为思政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