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总结大量武术谚语的基础上,分析中华武术谚语的文化特征。认为:中华武术谚语具有伦理性、经验性、历史性、保守性等文化特征。指出: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武术谚语进行科学定位,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2.
我看当前图书市场──1998年中国图书市场访谈录(二)编者按:关于当前图书市场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员和业内媒体议论较多的话题。本刊在1998年第8期刊登了记者对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图书发行中心经理潘柏华的访谈录,并配发了编者按。我们在编者按中...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竞技运动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辨析,即:“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在探讨竞技体育中“以人为本”思想时,应更多的关注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自身的价值所在,在竞技体育中真正反映“以人为本”的价值与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54.
这个题目,其实也可以换作“买书二十年”。因为我所读的书差不多都是自己先买了来的。先父本来富有藏书,1966年夏天都被抄去烧掉了,所以我真正的读书生涯要从十二年之后开始有书卖时才开始。记得最早的一次是在大学里,有书店送书来卖,学生(或许还有老师)在食堂前面的空场上排队购买。我买的是《鲁滨孙飘流记》、《易卜生戏剧四种》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现在还在书柜里好好放着,大都是用原来的大三十二开版印成小三十二开本,所以天地特窄,推想乃是一时印量太大、纸张供应不及的缘故。这也是后来难得再见的景象,适与所谓“…  相似文献   
55.
为了寻求民俗体育生存空间的支撑要素及其传衍的历程,语境研究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通过对架构民俗体育生存空间的语境向量进行实证分析,不仅解读了民俗体育项目或传衍、或消失、或异化的结果现实,还归结出了民俗体育变迁中外柔内韧的性格特征以及民俗体育自吞噬性的生存机制和分叉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6.
岁末年初,各种图书榜单相继出炉。号称最具民意的好书榜的新浪中国好书榜夫子自道为因为得到知识分子群体的激赏,是知识分子的专属榜;由《广州日报》、广州购书中心和大洋网  相似文献   
57.
"传记文学",换个名目就是"演义"。其弊害即如章学诚《丙辰札记》所批评,"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以假充真,进而以假乱真。  相似文献   
58.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为切入点,研究其演进规律,认为民俗体育的本体存在是其演进基础;文化价值认知是其演进根本动力;同时指出了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的两种主要模式即主线复合式和价值对流式演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民俗体育价值演进原则。研究最后认为现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应当彰显其文化生命力与价值活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59.
复式课堂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既要完成双班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又要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是可以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现以一堂二、三年级复式课堂教学为例:二年  相似文献   
60.
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不能离开"职业"观和"专业"观,尤其不能离开西方职业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传统。从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主义,从专业到职业,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完整系统的逻辑和历史支撑,西方"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担负的角色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作为新闻专业主义之前提的"专业性职业"并非是对中国新闻业发展历程和客观存在的准确描述,忽视这一点则可能加大我们根据西方范式书写自身历史的风险。由此,我们需要把目光从具有局限性的"职业"和"专业"话语中移开,从具有某种封闭特性的"职业理念"中走出来,追寻一种更开放的"新闻理念",注意其与更广泛的人群和宏大时代主题的密切关联,涵纳所有新闻生产参与者们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