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生命情感应成为当今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关注生命情感,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之在及其感觉。个体生命情感培育的两个维度即幼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和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拓展个体生命情感孕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52.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情感应成为当今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 ,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 ,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 ,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关注生命情感 ,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之在及其感觉。个体生命情感培育的两个维度即幻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和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拓展个体生命情感孕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53.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身处现代化的种种便利之中,为什么还需要不断地回到古典、回归经典?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借用艾青的说法,为什么我会如此眷顾古典教育研究,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这一世界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产生的精神过程。  相似文献   
54.
55.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人文陶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从教材设计到课堂教学,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已习惯于字词句篇、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机械式的思维模式,人们很少去追问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它应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可能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如何真正去达成其应有的功能?当开放的社会越来越吁求全体国民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性,当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时候,我们或许也应从深层去思考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56.
教育与生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向来以“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基本教育价值追求的国民而言,阐明教育价值目标的多样性即使不是迫切的,但一定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价值、职业价值等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展示其价值追求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适应日趋开放的社会。  相似文献   
57.
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提出现代性的道德教育是基于对话的道德教育.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显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开放原则,基本策略即营造自由的交流情景、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我们提出对话性的道德教育,所关初实际上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一种策略与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关切我们对待学生,对待每个人(包括教育自身)、对待个体德性生成、对待道德教育本身的态度,关切我们切身教育实践的基本姿态。  相似文献   
58.
教育怎样关涉幸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福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幸福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这是毋庸质疑的,关键在于,我们期待教育关涉何种幸福.作为精神成人的活动,个体德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满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正因为如此,教育乃是经由德性的引导与人格的卓越来通达个体人生的幸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就应该贬抑当下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但我们需要警惕在当下教育回归生活的语境中把幸福问题庸俗化,教育不仅需要回到生活,更需要引导生活,超越生活.  相似文献   
59.
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点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目前关注乡村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如何更深入地阐明乡村教育本身的问题,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简单归纳,可能导致真正的问题被遮蔽,隐而不现,这对于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贻害无穷,试图立足于乡土社会作为现代教育的背景,由此来寻求乡村教育的人文路径,借以超越乡村教育问题的单面化.在面对乡土中国背景的同时,直面乡土缺席后当下个体发展的精神缺失与乡村教育人文重建的意义,重新审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中的位序.  相似文献   
60.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明晰《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在面向死亡的情况下所持有的身体观与灵魂观;阐释苏格拉底之所以安然地选择了正义地面对不公正的死亡判决,并非因为对生的无爱,而是出于对哲学对美善的爱早已超越了生死;揭示苏格拉底之死的教化意义在于劝告活着的世人应善待自己的灵魂,过有省察的生活。这也启示我们当下生命教育应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