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生态危机引起“人——社会——自然”系统的恶化,从而导致专门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研究生态领域最普遍规律的生态哲学的产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而且必须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既有利于当代又造福于未来的健康持续的生态环境效益基础上。这就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亦是全面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作者在多年从事生态哲学理论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蒙古民族游牧经济与人类未来文明走向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而又微妙的深层逻辑关系。文章着重论证蒙古民族游牧经济是符合人类未来生态文明走向的生态经济,同时揭示其存在着的严重之不足;作者反观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物质利益和享受,同时揭露其存在着的致命弱点。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提出扬弃游牧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观点,进而主张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跃升到文明重构的高度去认识和行动。总之,蒙古民族生态经济及其跨世纪启示价值功不可没,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3.
扬弃与厘定:生态哲学价值取向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从生态哲学理论高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障碍、构成威胁的“唯科学论”与“唯生态论”这两种极端片面的价值观的剖析批判和扬弃、超越入手,在逻辑层面和操作层面上,对问题的症结和实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宏观透视。文章认为,我们只有将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掘进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改善相协同,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和建设自然相协统,物质资料的生产、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生态生产相协调,人类文明才有曙光,人类未来才能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24.
包庆德  邱滟霞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8-453
科技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绿色科技正是伴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其实质是一种可保持人类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是当今时代对科技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引导和生态化规范,它要求一切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受到严格限制直至淘汰出局,而无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将得到高度重视直至推广普及,从而加速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25.
作者对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这一绿色化浪潮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理论扫描、逻辑透视和哲学把握。文章着重从现代“商品-经济”中生态含量的日益增强,现代“企业-科技”中绿色导向的日趋劲强和现代“产业-经贸”中生态价值的日渐加强等宏观视野和理论维度,将与经济生态一体化进程有关的一系列绿色概念、范畴、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而集中的梳理、归类和规范。作者认为,忽视由于发展经济而带来的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的事实而盲目乐观掉以轻心,是错误的;同时,无视世纪转换之际凸显出来的经济生态一体化趋势以及人类为此所做出的孜孜努力,而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同样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6.
在目录学的研究中,易混淆目录和目录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言目录学之作用,实际却充之以目录之功能。为了弄清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四点论述,请同行专家和师友们斧正。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即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之简要文字说明。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两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27.
走出与走进之间: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我国学术界特别是生态哲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其讨论的背景是全球性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 ,争论的焦点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问题的不同理解 ,研讨的观点集中在走出还是走入抑或是扬弃人类中心主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必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28.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