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6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近几年来,燕山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北京市德育大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以贴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出发点,以进一步抓实全员育人、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质为重点,大力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环境建设,努力打造文化环境育人平台、课程教学育人平台及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202.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是芳草地小学,始建于1956年,当时是外交部子弟学校.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祖国风雨同舟,共同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岁月.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开始大规模招收外籍学生,成为建国后最早开展涉外教育的公立基础教育学校之一.学校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成为了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品牌学校,被誉为"小小联合国"和"世界小窗口",学历被世界各国承认.  相似文献   
203.
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要树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树人的大问题.刊中刊编辑王雪莉付江泓王宇华  相似文献   
204.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多年来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致力于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抓手和途径,在师生中开展"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5.
一年来,"171-177"联盟校经历了从"硬件互通共享"到"软件资源融合多赢"的两个发展阶段,正在探索"以需求为核心的常态化"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206.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深入开展了"知华、亲华、爱华、赞华"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的有利资源,对全体中外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少年儿童在校园中了解、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中国学生在爱祖国的同时,更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相似文献   
207.
有600多年历史的府学胡同小学和有100多年历史的方家胡同小学在东城区教委的牵线下于2008年初结为联盟校,之所以联盟不仅是因为两校地理位置相近,更因为两校深厚的国学底蕴有着共同的发展基因.  相似文献   
208.
"蓝天工程"博览课的理念是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开拓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这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吻合的.我校在推进蓝天博览课程的进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以博览课为平台  相似文献   
209.
2005年秋季,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内高班的成立使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骤增,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总数为84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4.在所有少数民族学生中,新疆籍学生772人,占全部少数民族学生的91.8‰杨镇一中根据学校及学生特点,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10.
2000年9月,我校开展了"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安排了固定课时和专任教师,诵读内容为儒家经典,一至六年级分别为<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及<论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们发现把"让学生背下来"作为唯一的目标,师生活动缺乏创造性,很容易产生倦怠感.于是,我们开展了"善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欣赏他人,感恩他人,善待他人,包容他人.把诵读内容的核心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让学生体验友善待人所带来的"为善之乐".生活是鲜活的,学生的感受是鲜活的,交流的内容是鲜活的.当师生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源于诵读内容的引导和影响,诵读不再成为任务,而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