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高考题目解读环节,教师围绕斯特瓦尔特定理应用展开教学研究,针对线段问题、余弦问题、三角形的角和边的关系问题展开具体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建立学法积累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对学情有客观分析,为学生提供探索启示,对全面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故夫何曾遗弃故人《上山采蘼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太平御览》引作“古乐府”诗,列于“出妇”类。弃妇诗说,大抵由此产生。后来注家也就相互袭用,说是“写弃妇的涛”。或说它“通过弃妇途遇故夫的对话,委婉地表示了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或者说“责难”了故夫,“揭露了喜新厌旧的故夫的丑恶灵魂”,“使人痛恨那没有心肝,想靠老婆发财的‘故夫’”。更有人说,“故夫之所以弃旧妇,其原因纯属是喜新厌旧而别无它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细读全诗,稍加琢磨,便不难发现,“弃妇诗”说,实无根据;喜新厌旧,更觉无稽,故夫何曾遗弃故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皇权欲主体,进行全方位价值分析.对其演变的历程,进行动态描述:皇权欲虽具恶的特质,但它对摧毁腐败的旧皇权,却有积极意义,由于它同样视天下为己之莫大产业,故又重蹈覆辙.但必须看到,它具有无可否定的历史价值:由于取代旧皇权,故有推动历史前进的意义;承认胜王败寇,故肯定优胜劣汰;攘夺,刺激人生事业自由选择;并将人的智慧激发最佳效应.但也必须正视其负价值:由于争皇权,故仁义道德虚伪;由于欲一统天下,故争城夺地残酷;由于私天下,故唯权必争而贪婪;以战争为手段,故导致社会灾难深重.只有扫尽皇权,历史方可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白日依山尽”,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的首句,一般认为是写“夕阳西下”的晚景。这种解释,值得商讨。不揣冒昧,略陈管见。鹳雀楼,据沈存中《梦溪笔谈》卷十五:“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又《清统志》记载:“山西蒲州府,鹳鹊楼在府城西南城上。《旧志》:旧楼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鹊棲其上,遂名。后为河流冲没,即城角楼为匾以存其迹。”“鹳雀”,一作“鹳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就元散曲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观点,进行了重新研探。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列举大量材料,论述了元曲并非指元代散曲,而应是以元杂剧为主体的文学式样;又从其作品数量、作家状貌,尤其是作品本体的横向比较,全方位、多层面地分析了元散曲不及唐诗宋词的价值之所在。并指出其造成动因:则是缘于民族偏见、小农经济意识,迎合市井情趣,以及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张扬。诸如此类,严重影响了元散曲文学价值和地位。从而指出文学创作应由此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石泽镒同志《别开生面的美的赞歌——读“陌上桑”》一文(见《中学语文》1982年第2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发。但有一些看法,还值得商讨。石文认为:“罗敷善蚕桑”的“桑”,是“植桑”。特意注明,“不是采桑。若解为‘采桑’,则与下句的‘采桑’相重迭了”。其实,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一般是从事采桑养蚕的劳动。如《诗经·七月》中:“春日载阴,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南朝乐府民歌《采桑度》中:“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初曲。”因此,一般注释:“蚕桑,以名词为动词,指养蚕和采桑”(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这是言之有据的。再说,先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就目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参政议政质量的对策。一是把握理论。对理论的范畴与价值进行了阐述。二是服务决策。强调参政议政的超前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由此方被其转化为决策,实现价值。三是深入实际。既分析了现状,又研究了对策。四是求真务实。着重分析了民主党派自身活力不足、工作矛盾、名缠利扰等问题,强调变革,诸如改变老化现象、高扬民主政风和强化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