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实现,本文将数字经济分解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造性的开发出在“数字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测算产业数字化的方式,并提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高技术产业数据以及所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关指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与高技术产业产出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数字产业化对外贸出口无影响;产业数字化与外贸出口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国内需求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具有相互推进关系,但当前协同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外贸出口水平低,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积极贡献也不高;产业数字化对国内需求的正向作用随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而增加,随国内需求水平提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72.
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共创逻辑,指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需要行业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共同支撑,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共同引领。“力争上游”的发展与“行稳致远”的治理需要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73.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场要素供给结构,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城市层面和技术企业个体层面的数据,使用“VHSD-EM”模型从多维指标体系评价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技术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在替换变量和引入工具变量后,其配置效应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使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使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研究意义:从企业微观层面加深了对数字经济红利效应的理解,对提高资源配置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4.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 摘 要:“双积分”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构建促进新能源车企研发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双积分”政策从酝酿到实施背景下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的规模、强度和结构三个维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双积分”政策在“酝酿期”,便对新能源车企“提前释放”出了积极作用;“双积分”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规模相比强度增长更明显,在研发投入结构上表现为“重资本、轻人才”;新能源车企的异质性对于“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存在调节性影响,“乘用车”车企的政策激励作用相对更显著,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对于政策激励效果有着正向调节作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要高度重视政策“酝酿期”在引导相关生产企业提前布局“主动性”中的积极作用,“双积分”政策要以促进新能源车企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并优化研发投入结构作为重点,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新能源车企实行分类引导,构建公平统一并体现差异化特色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75.
“脱钩论”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中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传统创新研究大多基于扩散模型进行,认为自主性是技术先验的内在属性,因而也就无需解释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自主创新是基于转译模型进行的,技术的属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由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共同定义的。基于转译模型对华为5G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主体要依靠累积循环将知识带回,并作为累积循环的中心对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创新主体要在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磋商,使相关技术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强制性通道”。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其他行动者的支配性力量,这种力量的行使必须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互动中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是在开放性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276.
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空间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是促进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布局、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效率和创新差距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区域空间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单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两种机制发挥作用;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缩小创新差距,且主要通过规模互借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要素流动效应三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单中心空间结构更适合处于效率驱动阶段的省市,对于创新驱动阶段省市而言,多中心空间结构则更有利于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77.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者基于项目需求的知识获取行为对于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研发项目管理者的知识获取行为是创新管理的一种思路。通过对245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工作自主性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者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其项目管理者的知识获取行为,项目管理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项目组织间的网络关系质量既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项目管理者知识获取行为之间的关系,又调节了工作自主性与项目管理者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网络关系质量对项目管理者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性对其知识获取行为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优化研发项目管理,加快复杂产品系统产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