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0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从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调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之后的第4个年尾,在讨论新一年编辑工作的时候,大家议论起近来的虚假新闻报道愈演愈烈,令人难以容忍.我突然一个激灵,提出是否搞一次"2001年十大假新闻"评选,以示我们捍卫新闻真实性的态度?这个提议获得众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12.
咀嚼舆反思     
公元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五角大楼上空突然间升腾的烈焰和浓烟,犹如一颗强力信号弹,引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世界新闻大战.美国和国际媒体如何快速反应?国内媒体如何迅疾报道?上海的受众如何接收信息?本期发表的一组特稿,真实地记录了新闻史上难以磨灭的这一页,从中也有一些让我们可以咀嚼和反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高校水彩教学是水彩教学体系中较权威也是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就当下水彩发展的现状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水彩材料与技法课的内容与课时分配的比例应该加大.学生在熟悉掌握了水彩工具的同时还要了解水彩的基本的绘画技术特点,从而满足画面需求,如果基本的水彩技法与基本的水彩语言都无法熟练掌握,就无法顺应的进行的教学程序,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去年4月起。我们指出了《媒介新观察》,邀请曹鹏博士主持。这个专栏 介绍全国传媒最新的改革和发展状况,传递了许多信息,受到各地 读者的欢迎和关注。今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视野,加强交流,我们又将此专 栏更新为《传媒观察家》,特邀北京曹鹏、上海谢金文和广州蔡铭泽三位新 闻学博士轮流主持。但愿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宏观思路和新鲜经验。 2000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出版后,我们听到、看到不少读者“读后 感”:时效性真强;蛮好看的;有点看头;内容很丰富,装帧设计也不错…… 欣慰中又惶恐不安。理论性与可读性、学术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编杂志与编报纸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流程比较长,按约定的操作期限,需要个把月。如我们这本杂 志,一般是每月5日发稿完毕,下月5日出版发行。按部就班,环环相扣,既不容易出错,又省心省力。 然而,从去年4月改版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规矩”过,几乎每一期都像报纸一样“抢稿”,有时甚至需要抽去一半原已编排好并出了清样的稿件,换上“热气腾腾”的、“抢”来的稿子。为什么?新闻记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新闻记者》当然也要追求时效,总不能让“明日黄花”盛开吧!于是,我们宁可“自讨苦吃”,也要把最新而很有价值的内…  相似文献   
16.
来在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指示时,如果能联系实际 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因此这一期我们发表一篇文章,谈谈从邓小平著作里学习有关新闻工作论述的感悟,值得一读。 上海似乎好几年没有开展有关传媒市场和读者状况的调查了。感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者、教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让我们比较全面而详细地了解我们的产品和受众的现状,以及媒体竞争故趋势。这份调查需要连续好几期刊登,相信会引起同仁们的兴趣。另外,为使我们…  相似文献   
17.
值 此庆祝中国共产党80华诞之际 ,我们特发表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撰写的几篇文章 ,重温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党报、党的新闻工作的论述 ,回顾党报80年的峥嵘岁月及其为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李尚志同志特为本刊撰写了他当年采访彭真同志到天津过党的生日的生动经历 ,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感人至深 ,给我们新闻工作者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为党的80大寿贺喜 ,本刊这一期特扩容为80页 ,以志纪念 ,并表达我们的拳拳之心。当然我们知道 ,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把正在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6月上旬 ,…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业 ,犹如一条奔腾不息、日夜流淌的江河。随着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 ,新闻源便绵绵不绝。于是 ,新闻里的新闻 ,新闻背后的故事 ,对新闻报道采编工作的反思 ,源于实务的理性探究 ,等等 ,也都顺理成章地演绎、衍生……。于是 ,新闻学期刊的内容也绝不会枯竭 ,往往只嫌时间过得太快 ,稿件多得让人无所适从。这一期的“新闻调查档案”有一篇是对上海主要媒体6月份头条新闻的述评与反思。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 ,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让“自选动作”出彩 ?这是有关讲求宣传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的重要课题 ,值得我们很好地在实践中思考 ,在探…  相似文献   
19.
20□吕怡然世纪的最后日子 ,我们编辑着读者眼下正在打开的这本杂志 ,可以说是提前“进入”了21世纪。世纪之交 ,向读者奉献些什么呢 ?这是我们煞费苦心的。当然最终也未能免俗 :———回望20世纪和2000年。于是就有了世界新闻界和中国新闻界各十件大事的简要史料 ,有了媒介市场新动态的介绍与评析文章。———前瞻2001年和21世纪。于是就有了对我国报业以及各种传媒发展走势的望 ,有了为新世纪新闻教育的建言献策。说是“俗套” ,却毕竟值得一读。这些文章尽管是一家之言 ,但颇有见地 ,信息的“含金量”高 ,可以使我们在…  相似文献   
20.
明天的“争夺眼球之战”——网络媒体崛起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网络媒体在新闻海洋中掀起的惊涛骇浪,有人预言互联网将摧毁传统媒体生存的基础,Sun微电子公司的网上大师级人物杰可布·尼尔森更是直言不讳:未来的5-10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明日的新闻世界,下世纪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