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89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在全面分析和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开放式问卷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得出,中学生完美主义量表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中学生使用.  相似文献   
72.
今天的西藏,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今日的西藏。然而50多年前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73.
谭震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7,(10):54-55
库布其沙漠地处中国黄河中游的南缘,黄河为弓,沙漠为弦,“库布其”在蒙古文中译为“弓上的弦”,这里一千年前是一片沃土,一百年前是一片荒漠,现在正在成为绿洲。  相似文献   
74.
《环球时报》被市场青睐,显示了当今读对“放眼全世界”的一种需求。报纸如何办得受市场欢迎?把握舆论导向的读物如何在“必读”与“可读”之间做出选择?为此,本刊记专访了《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胡锡进,他做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75.
一年一度的“两会”本来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近二十年,外国媒体对中国“两会”给予了超乎以往的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希望通过中国“两会”来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政策变化发展。“两会”已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6.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5,(10):28-30
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 “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字,有英,有越南,有俄。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 “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入,这本书被翻译成法、俄、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入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的心里。”[编按]  相似文献   
77.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阅读世界的“狂欢时代”。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世界当代文学被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引进出版,而今天,对世界名著的翻译很难再超越那个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让世界通过引进书籍这种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从法兰克福书展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连续两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下文同)主办的出版选题策划会,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对外出版的追求与梦想一直像火一样燃烧。 为此,在2007年7月29日-8月5日,本刊一路追踪“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亲身感受到外国出版商正在怀着渴望“阅读中国”,而中国出版人也带着追求与梦想,积极了解国际出版界的需求。为此,本刊采访了近十位国际出版业专家和学者,以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以其鲜活的互动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78.
79.
初遇苏州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有园林昆曲诗画。这里,是中国世界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世界遗产大会的东道主。  相似文献   
80.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联系教育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传大实践,从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实施途径及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揭示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