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编辑工作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编辑工作溯源》对“典籍与书籍”、“龟册与简册”、“经典与韦编”这三对概念进行了考证,其中不乏新颖之见。例如对“经”的释义,则在历来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提出了新解。  相似文献   
12.
“邸报”一词未见于唐人的著述,仅在《全唐诗话》中有一段关于大历诗人韩翃的记载,其中讲到了邸报。然而,《全唐诗话》乃贾似道门客廖莹中假托南宋初年的名士尤袤所作,廖莹中距韩翃生活的时代相去已有五百年,“邸报”一词至少已流行了二百多年,将宋人语汇写入唐人口语的可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我在《新闻大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载于1997年冬季号),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张竹平先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集资  相似文献   
14.
一、所谓“宋代的晚报” 中国的晚报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有人竟把它追溯到宋代。兹将原文摘录于下: 据王士祯《池北偶谈》的记载,《邸报》到了 宋代分为《朝报》和《晚帖》。我们如果把《朝报》 比作今天的日报,那么《晚帖》就像现在的晚报。……《晚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晚报了。 —一陈华新《中国晚报史话》刊于1962年 10月1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看到喻先生的反驳文章,因为只有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才能充分阐述各自的见解和理由,让大家来判断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些,从而推动新闻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觉得学术争论与辩论竞赛有原则的区别,辩论竞赛仅仅是逞口舌之利,明知对方讲的是真理,也要用诡辩将其“驳倒”,最好对手三缄其口,让其独擅胜场;而学术探讨则是通过论争明辩是非,希望双方都有充分说理的机会,目的是通过科学思辨使整个学术界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这种认识上的进步,正是论辩双方的共同贡献。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相信会创造出更好的学术研讨气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光的斗转星移,人类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到了近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许多新的概念纷纷出现,而且不少固有的概念也被赋予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新闻”这一名词至迟在唐朝初年已经出现,有着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其核心内容似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阅读古籍中“新闻”一语时并未产生歧义。然而仔细推敲起来,“新闻”概念的内涵还是有所变化,尤其是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古今差异。本文将仔细分辨这种差异,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和探索真实性观念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传播溯源由于新闻的起源问题不可能找到直接的证据,我们只能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它进行综合性考察。解放后的新闻学论著一般都这样认为,新闻传播是随着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人类一出现就在群体中生活,他们聚在一起劳动,必然要进行信息交流,新闻就  相似文献   
18.
我们拿到《新闻研究资料》创刊号时喜悦的情景,仿佛如昨。岁月易逝,一晃就是10年。今天,巡视一下书架上排成长长行列的这个刊物,为它的茁壮成长而高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北望云天,举杯遥祝它长命百岁,鹏程万里! 我们中有两位,是50年代中期就投身于中国新闻史教研  相似文献   
19.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科研———与辛婷同志商榷●姚福申读了贵刊《大学教师还是重教学轻研究好》(载1997年第3期)一文,大吃一惊,显然作者辛婷同志并不真正了解大学教学的特点。大学里只顾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也大有人在,可是这些老师的教学质量不可能很高。大...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大学》秋季号与冬季号上,连载了喻权域先生《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本刊之所以用显著地位刊登这篇长文,是考虑到喻先生的见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且不乏精采而独到的见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本人和我们的编辑部完全赞同喻先生的看法。本刊的编辑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