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最近十年,是建国以来报纸副刊发展最快的十年,形形色色的副刊争奇斗艳、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来总结,于是副刊研究的文章也应时而起。从数量上看,这几年发表在新闻业务刊物上探讨副刊的文章,以及在各种副刊研讨会、年会上交流的论文,少说也有二百篇左右。其中探讨副刊特征的文章尤为多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写这些文章的大都是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副刊编辑,他们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32.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33.
新年伊始话本刊殷切的希望甘腊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世界风云变幻,国际传媒诡谲万端,我国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外界同行的动向,探索新闻的规律,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从而创造自己特有的优势。作为我国唯一一家研究国际新闻与传播的学术...  相似文献   
34.
“编辑”概念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刊1991年第2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编辑”辞义辨析》,出乎意料地收到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来信,表示赞赏。可见《编辑学刊》的影响很广,与我持相同见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又看到本刊1991年第4期上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一文,尽管刘先生的观点与我相左,但他说:“《辨析》虽属批评我的文字,然而都是为了繁荣编  相似文献   
35.
“四社”——旧中国报业集团化经营的一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的发展,上海报界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在经营体制上曾经出现过报业集团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最大两家报业资本的兼并和上海四家报社、通讯社的联营。1929年1月,《申报》业主史量才收购了美国人福开森手中占《新闻报》65%的股份,实际上掌握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家报社。在此前后,张竹平创立了“申时电讯社”、合资收购《时事新报》和英文《大陆报》,并于1932年集资创办《大晚报》,成立了一个联合办事机构,即人们称之谓“四社”的报业组织。虽然史量才掌  相似文献   
36.
编辑史研究对象的商榷顾名思义,编辑史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那末它的研究对象显然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编辑工作了。对这样明显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呢?可是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判别各种概念的,对“编辑工作”内涵的理解也常常因人而异。例如,按照今天的情况来看,编辑工作是从属于出版工作的一个部门,因此不少在出版社工作的同志就明确地断言,编辑史是出版史的一个分支,编辑  相似文献   
37.
提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报刊,人们往往想起中国的“邸报”,据说它创始于汉武帝初年。但是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许多新闻史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比较可靠的最早古代报刊,应该算是罗马的《每日纪闻》(Acta Diurna或称The Dally Acts)。公元前60年,凯撤被选为古罗马的执政官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嗣后元老院工作的报告,务须每日写出公布之。”这道命令的真正目的是想限制唯一能对他起约束作用的元老院,至少可以避免元老院背着他搞阴谋。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产生了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38.
“新闻是否有倾向性?”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少年的老问题了,然而至今却尚无定论。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呢?我认为主要是论辩双方各唱各的调,缺乏一个最起码的逻辑规范。主张新闻具有倾向性的人们,把新闻理解为新闻作品。既然新闻作品是有一定立场观点的人所写,他...  相似文献   
39.
新闻信息的哲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究竟有学还是无学的争论至今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共识,这至少说明新闻学的理论层面相当单薄,难以与底蕴深厚的其他学科相匹敌。事实上新闻学的三大基础板块:新闻本位的纯理论探讨、新闻事业的应用性研究和新闻工作的技术性研究,相互之间尚未构成含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三大板块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未能形成严谨的学科体系。造成新闻学目前的学科态势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也有理论研究者哲学功力不足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新闻本质作深层次的探讨,以揭示新闻学学理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0.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他以脍灸人口的《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小说饮誉全球,成为一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个勤奋的报人;狄更斯不仅当过新闻记者,还办过报纸和杂志.他最初发表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特写.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小职员家庭,父亲因破产入狱,他不得不去当童工.以后在律师事务所当誊写员,不久改行为新闻记者.记者生活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这些都成了他小说中揭露和嘲讽的素材.狄更斯创办报刊是在他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尔·退斯特》、《马丁·朱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