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教师教育实践转向是教师教育发展情势的自然要求,它内生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之中,是教师教育改革深度适应、自觉回应教育实践需求的必然结果。一、实践逻辑的发现布迪厄指出,实践是一列自带轨道的火车,即使少了任何个人计划所起的  相似文献   
22.
23.
孟旭 《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77-178
新课改不断深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就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浅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24.
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灌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粮区之一。为充分发挥灌区的灌排效益,进行了田间工程的典型设计。典型区选择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灌区旱田典型区选在富裕县境内的富南灌区。  相似文献   
25.
教师个体学习力指教师获取信息、改造自我、创新教学工作并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能力,是教师学习的动力、毅力与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日益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对教师的个体学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个体学习方面存在着学习规划不明、缺乏持久动力以及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提高教师个体学习力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强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完善促进教师学习的外部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6.
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评定了BFe30—1—1、BFe10—1-1和137—2—2三种白铜管在水质较苛刻模拟水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含镍铜管的耐蚀性与含镍量相关,含镍高的耐蚀性高;BTA(苯并三唑)对三种铜管都有缓蚀作用,但对含镍高的缓蚀作用较小;泥沙沉积在电极上,可使BFe30—1-1铜管的耐蚀性下降约6倍。  相似文献   
27.
孟旭 《兰台世界》2024,(1):157-160
明代自开国以来便在地方上实行“封王建藩”的政策。受封于成都的蜀藩,作为四川地区的唯一宗藩,对四川地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蜀藩宗室所代表的明代宗室群体,其拥有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双重特权,导致其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室内部等各个层面,对明代四川地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现代教师教育的演变遵循着一条以教育实践为起点的逻辑线路,即"教育实践——教师教育实践——教师教育理念"。推动这一演变发生的动力源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间的矛盾,它构成了我们分析和区分不同教师教育道路的直接线索。对这一逻辑线路的考察表明:现代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脉络是"培训——教育——学习",该脉络的形成有其内在必然性。走向教师学习是未来教师教育道路演变的大致路向。  相似文献   
30.
论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组织——基于文化学的省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组织是教师群体实现专业自治的专门组织,是一个介于国家与普通教师之间的缓冲组织,是影响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专业组织的自身构造决定了它极易陷入专家主导型教师教育、组织功能异化和组织生活符号化的误区。要促进教师专业组织的健康发育,所有组织成员应该秉承文化自由、自治的原则,积极求助于倡导组织内的文化宽容、推进专家的文化功能转变、构建和谐的专家——教师文化关系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