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61.
"走转改"取得的主要成果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从目前看,"走转改"至少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的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时代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62.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并专门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党中央对于网络文化的认识可谓高屋建瓴和正逢其时。发展网络文化,很有必要深入认识网络文化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63.
斯诺是中国新闻记者心中最伟大的图腾。他的英名与他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作《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轰动一时,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震撼国际新闻界的名声。斯诺起到的当时任何中国共产党人都无法起到的宣传作用有力地证明:斯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因为中国,斯诺成为著名新闻记者;同样因为中国,斯诺受到美国式“文化大革命”即麦卡锡主义及其运动的迫害,不得不移居欧洲。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应我国政府的邀请重访中国,并拿起笔又忠实记录了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另一面。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实际上扮演了为中美两国政府秘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斯诺不但属于美国,而且还属于中国。中国人民将永远怀着感激的心情而铭记斯诺的功绩。  相似文献   
64.
照西历算法 ,公元 1 0 0 0年 ,正值宋真宗咸平三年 ;按天干地支计 ,是为庚子年。在庚子前后年间 ,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在多领域、多层次、多范围、多方面上 ,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罕见的证明。从传播史的角度审视 ,可圈可点乃至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大致如下 :公元 1 0 0 8年 ,中国出现最早以刊登消息为主的民间大众读物 ,类似于此后不久诞生的“小报”。[1]公元 1 0 41年 ,杰出巨匠毕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不过 ,据最新考证 ,在毕之前 ,就已经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 ,但尚缺强有力的证据 ,一是不知何人 ,二是确切年代未最终断定。公元 1 0 6…  相似文献   
65.
尹韵公 《军事记者》2002,(10):15-15
至今,《军事记》已走过出版发行500期的路程。从数字的意义上看,无疑地,500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它昭然表明,《军事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一条了不起的道路,一条从狭窄到宽广、从混浊到辉煌的道路。它的未来前景,必定雄奇壮美,印迹于历史。  相似文献   
66.
入世与中国传媒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7.
在2010年到来之际,回望过去一年的媒体大事,不得不提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这次峰会的重要意义及启示,值得媒体人在新的一年中思考之、实践之.  相似文献   
68.
略论《万历邸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邸钞》一书,系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按原抄件影印出版(1968年版),因它抄录于邸报,故曰“邸钞”;又因其邸报出于明朝万历年间,故统称为“万历邸钞”。书中邸钞的消息报道始于万历元年正月,止于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万历皇帝总共在位48年,也就是说仅差三年就可得到万历一朝的全部邸钞。据粗略统计,万历邸钞总共有45.27万  相似文献   
69.
友人造访,带来一本书——《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以下简称《技巧》),劝我看看,声称值得一读。说实在话,这类书近年来翻阅了不少,千人一面,留下较深印象的,寥寥可数,所以真不想读,怕耗时间,但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我便试着走了进去。刚打开几页,就觉得此书不同一般,时时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待合拢全书时,我感到,它是新闻学同类著作中比较上乘的作品之一。采访和写作,是新闻工作实践的两大块,有人说:七分采、三分写,报道来自采访,采访决定报道。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采访只能决定报道本身,而决定不了报道的优劣与好坏。采访获取报道素材,而从报道素材到新闻作品,还要走一段路程。怎样出色地走好这一段行程,同样是值得我们重视和费心的地方。作者在书中指出:“有些记者虽然具备很强的采访新闻的能力,却缺乏撰写稿件的高超技巧。他们重视采访过程,忽视写作过程,他们每次采访都是满载而归,而写成文字发表,或者发表后引入注目的则很少。他们确时在稿件上塞满不分轻重、主次的事  相似文献   
70.
日前,常驻东京的外国记者团同日本的新闻宣传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对立。对立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记者俱乐部制度限制了外国记者的采访自由。这次对立的直接诱因是1985年2月在成田举行的采访金大中的记者招待会。金大中是国际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外国记者都想去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可是,主办单位限制外国记者采访人数,并驳回了他们的采访请求。以这次事件为开端,拥有一百四十家新闻单位、四百余名记者的外国记者驻日本新闻协会,向安倍外相和日本新闻协会递交了抗议书。其内容是,对记者俱乐部制度的背景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