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1565篇
科学研究   679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41.
[目的/意义]核心专利的识别对于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专利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和产业应用的推动是测度专利价值的必要因素。[方法/过程]立足创新链的相关理论重新界定核心专利,根据专利对于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应用3个创新环节的推动或支撑作用构建相应的测度指标及筛选方法,并以白血病相关药物为实证对象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识别出对白血病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具备支撑和推动作用的核心专利,相关专利药物在产业领域内具备高度创新性和价值性。结果表明,在创新链视角下基于专利对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作用可用于产业核心专利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2.
如何有效保护领先技术是现代创新型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企业专利调查数据考察了研发投入、创新外包对于企业技术保护策略的影响。本研究将技术保护策略区分为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与知识产权保护三类,将研发投入分解为研发强度与研发周期,依研发组织形式区分创新一体化与创新外包,实证结果发现:(1)研发强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维持先发及知识产权的方式来保护技术,研发周期长的企业倾向于通过知识产权尤其是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技术;(2)实现创新一体化的企业更倾向于综合采用维持先发、互补性资产组合及知识产权三种保护策略,实施创新外包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互补性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技术保护;进一步细分创新外包程度发现, 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企业会减少对维持先发、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使用,增加对互补性资产组合保护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逆向溢出知识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发挥的促进效应持续受到学界关注,但既有研究体系尚未从更深层面揭示其内在机理。本文借助知识结构理论,从广度、深度和强度3个维度出发剖析逆向溢出知识在投资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并借助123家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逆向溢出知识广度和深度有助于促进投资企业技术进步,而且该促进效应受到逆向溢出知识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随着OFDI逆向溢出知识增加,溢出知识广度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愈发增强,而溢出知识深度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依据所得结论,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6.
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206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以企业网络权力以及创新绩效为变量、以数字化能力为中介的SEM模型,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下网络权力动态变化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企业网络权力正向作用于创新绩效,数字化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创新绩效,且在网络权力及创新绩效间发挥有效中介作用。因此,在数字转型背景下关注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有效运用,从而达到企业网络整体竞争力及创新绩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7.
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认识基础研究的布局结构,及时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SI数据库,从发表的所有论文、Top论文、基础学科论文三个方面对中美日德四国进行分析,使用学科权重和偏振度指标揭示各个国家的基础研究布局重点和均衡性。在布局重点上,中国的优势学科集中于工学和理学类别,基础学科结构相对比较均衡,但空间科学和生命科学较弱。美国优势学科较多,布局较全面。美日德更多侧重在生命科学、医学、空间科学领域发展。近十年来,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对世界基础研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全面、均衡。美国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呈现回落的趋势。特别是近五年中国基础学科发展较为显著,对世界基础学科发展的贡献已经接近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发展格局基本稳定。总体来看,我国近十年发展较为迅速,学科布局重点突出,但是均衡性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未来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发展战略,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兼顾社会经济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协调不同学科门类的比例,优化基础研究布局。  相似文献   
148.
科学家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和创建者,在传播准确信息、避免科学谬误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参与科学传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无论是从行动还是从效果而言,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一直存在着多方面的障碍和问题。本文以科学传播领域近年国际研究进展为参照,对比我国科学家的现实状况,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驱动因素、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情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研究图景展开分析与评述。结果显示,在驱动价值层面,社会责任感、乐趣驱动等内在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群体归属意义等外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看来,时间和经费有限、缺乏同事支持以及科学传播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管理体制予以支持;在互动关系层面,科学家通过与公众和社交媒体的互动来传播科学,科学家的知名度、可信任度、权威性、传播风格、公众感知关系等是影响公众对科学认知的重要因素,然而,尽管科学家主动尝试改善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媒体的分歧和缺乏默契配合也让他们的科学传播努力显得势单力薄;在能力提升层面,相关科学培训项目特别是源自于美洲的培训推动着科学家来提升自身进行科学传播技能,但是一方面,这些项目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因而争议不断;另一方面,学者多是将项目培训师的观点、背景及培训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定性分析讨论,未来有待于在参与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培训效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科学传播工作更显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更为滞后。因此,建立详细可行的支持政策、划分科学传播实践对科研事业的贡献比重、打造系统化的科学能力培训项目都是助力我国科学家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总之,立足国际视野下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整体面貌,找寻其面临的阻碍和存在的短板,将为改善我国的科学传播现状提供现实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9.
新一轮全球制造业格局大调整中,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高阶迭代,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将解构的数字技术可供性划分为积累可供性和变异可供性,并基于搜索视角探讨其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实现的影响机制。通过对894家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积累可供性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和价值范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变异可供性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和范围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一致搜索机制在积累可供性与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变异可供性与数字创新价值范围之间都起到了强化作用;而敏捷搜索则强化了变异可供性和数字创新价值范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厘清数字技术可供性、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实现机理有显著的理论贡献,同时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创新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0.
利用2006-2015年工业机器人数据、海关数据库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出211个地级市的工业智能化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的提高显著的提升了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这一结论是稳健可信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及行业差异性,而且工业智能化提升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主要表现为一般贸易;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城市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正向影响途径主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力错配及扭曲。本文的政策含义为要加快城市的工业智能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以提升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