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研究旨在验证 MC2 Study TM对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增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效果。我们选择了 5个项目中国国家队的 5 3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每个项目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选用6项心理生理指标监测心理疲劳程度的变化 ,2项指标监测表象演练能力的增强。结果表明 ,实验组运动员运用 MC2 Study TM经过 4个星期的训练后效果显著 ,6项检测指标平均进步率达1 9.92 % ,控制组为 1 .1 4 % ;增强表象演练能力的平均进步率 ,实验组为 6 1 .6 8% ,控制组为 1 6 .2 5 %。因此 ,MC2 Study TM在减轻运动员心理疲劳和增强表象演练能力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优秀击剑运动员脑象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脑象图技术(EEQG)研究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激活能力总值显著较高,提示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量更大,处理信息的方式更多;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优势单脑区为左前脑和右后脑,左前—右后脑是优秀击剑运动员双侧脑的最佳匹配;男女运动员在大脑左颞区优秀图形的差异显著,提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有更稳定的情绪,更高的内驱力,更强的逻辑记忆和理性思维能力;击剑运动员优势图形中的特征图形为内方型和隧道型,非优势图形中的特征图形为逃逸型和奇异型;脑象图的技术参数中,边缘系数反映大脑处理信息的耗能量,它与击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呈较高的负相关,即边缘系数越低,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的发挥越好;击剑运动员边缘系数优秀型占总人数的62.4%,一般型占总人数的37.6%,提示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73.
采用标准化的问卷编制程序,编制了《中国射击运动员恢复——应激问卷》,并对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射击运动员恢复——应激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问卷由应激和恢复两个因子组成。应激因子由情绪应激、休息受干扰、社会应激、心理耗竭、疲劳5个分量表组成,恢复因子由总体感觉良好、身体健康、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自我调节、自我效能6个分量表组成  相似文献   
74.
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的两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笔者到过许多高水平运动队,为他们进行重大比赛的心理科技攻关和心理咨询服务。在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接触到各种各样运动员的比赛心理问题,尤其对我国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时的心理特点颇有感受。笔者认为,大凡出现比赛心理问题的运动员和运动队都可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认识和处理上找到主要原因。 运动员自我情绪变化与外在情绪的感染 在观看大赛时,当看到一些运动员出现紧张失常情况,许多观看者都厉声指责该运动员心理素质太差,不  相似文献   
75.
76.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通过2项研究来探讨外部动机内化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研究一:40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先后参与到2个实验 室试验中,通过不同性质的无趣任务诱发心理疲劳,检验不同动机类型下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情况;研究二:以教练为运动员提供的自主环境为自变 量,利用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试验设计,考察真实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对心理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 与心理疲劳存在显著负相关;外部动机内化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预测心理疲劳的变化;当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水平变低时,心理疲劳的程度升 高;外部动机内化可增加运动员对无趣任务的认同经验和控制感,从而降低负性体验。结果提示,提高运动员的自主支持可促使运动员外部动机内 化,从而对心理疲劳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7.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想看电视时,被朋友邀请去爬山,勉强去了,没多久就会感觉到累;相反,如果我们兴致盎然,动机强烈,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感觉不到疲劳。在体育运动中,类似的现象也有很多。例如,学习新动作或"正在状态"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总是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反复练习,"乐此不疲";但在运动员情绪低落或"不在状态"时,训练的质量提不上去,且容易"筋疲力尽",心理学工作者称之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现象。  相似文献   
78.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03,23(3):121-128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念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剩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79.
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认知水平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自行车专家-新手范式的眼动实验对比研究,发现2组受试者在专项信息加工特征上有显著差异,专家组在对专项内容的注视时间、注视频率、注视部位、注视顺序等专项信息加工方面都有显著表现。研究认为,具有生态学效度的眼动记录法对深入探索运动员专项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摆正位置”是大赛前后常能听到的话。但我国运动员在各类重大比赛中,因参赛位置摆得不正,由“夺”变“保”,自背包袱而饮恨的事例不胜枚举。“夺”之角色乃是弱者向强者冲击,“保”之角色则是强者守位防失。这是两种作用效果完全不同的参赛角色。“夺”与“保”常处于动态变换中,“夺”者往往是赛前战绩未在高处,或比赛过程中仍难分伯仲,此时的角色心态一般较平静、集中,对比赛结果没有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唯以冲击对手为目标和己任;进入比赛“保”之角色的运动员大多是赛前战绩占优或比赛过程中比分领先者,其心态则变得较为复杂、矛盾,运动员的注意力已从比赛过程更多地转向比赛结果,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值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