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0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1.
首届中国电视“十佳新闻栏日”于去年推出.这对于创办电视新闻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中国电视来说,的确是值得期盼与庆贺的。但从获奖的十个栏目看,有八个栏目来自于中央和省级卫视,只有两个来自于地市级电视台。这一状况与我国广播电视的现有格局极不相称。当然,中央和省市卫星电视台(频道)有其自身的优势,人力、财力资源雄厚,节目覆盖范围广,而这些正是市、县电视台(频道)的劣势。  相似文献   
22.
媒介发展史告诉我们,媒介是在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中成长起来的,同时各种媒介也在博弈中达到协同进化。随着媒介大家族成员的增加,媒介之间的博弈愈加激烈。就电视传播而言,既有与其它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有电视传媒内部的博弈,这种博弈可能处于国内,也可能跨越国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电视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腾飞期,并逐渐取代报纸、广播而一跃成为传媒界的领军,从此,报纸、广播、电视在大众传播领域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平衡格局。但是,媒介的发展并不都处于一种平衡态,新媒介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介的诞生往往会对平衡产生冲击,并促进传媒格…  相似文献   
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成为新闻传播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众多传媒集团和报刊杂  相似文献   
24.
王君  张晓锋 《传媒观察》2023,(12):114-120
无线电是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最早表现形式是无线电报。本文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人对无线电技术引进的历史,试图探讨:无线电技术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下传入中国?引入后国人是如何认知与接受无线电?研究发现,无线电最初是被国内报刊当作一门时下新兴的、具有多重功能的西学先进技术予以介绍。待至1905年,清政府为防西方列强“阑入”,主动引进无线电报设备,并小规模地应用在军事领域。无线电旋即从一种西学观念转变为传递军事信息的手段。辛亥革命之际,无线电技术在战争中发挥出重要的情报传递作用,并从军事信息向新闻信息领域扩散。至此,无线电成为报刊报道新闻消息的“中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5.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专利权归属变化后的绩效分析,提出兼顾公平和效率是解决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的专利权归属问题的基本原则:权利和义务对等是确保公平进行权益分配的前提,而寻求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是立法价值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27.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江新建紫阳港大桥桥型方案的比选情况,对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和连续刚构桥方案进行了对比,综合得出连续刚构方案是较好的桥型方案.  相似文献   
28.
描述了微机监测系统智能化实现的方向及逻辑模型。该系统将微机监测原始数据作为系统输入源,通过对待分析数据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快速准确地发现设备隐患,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指导现场技术人员及时应对,排除设备故障,提高电务部门维修效率,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子系统,新闻传媒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