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盘马弯弓惜不发,顿挫蓄势浪滔滔。“顿”,停顿;“挫”,悬搁;作者行文到紧要关节,突然收束,欲语不语,在未曾了结之处暂且了结,故意不说,必能收到奇效。写文章离不开跌宕顿挫。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明白指出:“诗文无顿挫,只是说白话,无复行文之妙。顿挫者,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所谓‘盘马弯弓惜不发’。若一直滚去,如骏马下坡,无控纵之妙,成何文法?”这段话,既解释了什么叫顿挫,又指出了顿挫会给行文带来妙处。顿挫的笔法,到底给文章带来了哪些妙处?文章有顿挫,文势必然畅达,波澜壮阔。顿挫必舌势,好似…  相似文献   
22.
电视新闻评论与广播新闻评论相比较,是个年轻的小弟弟,过去长期不发言,近几年开口讲话了,但发言不多,而且基本上落入了广播评论的套路。电视图像可以使观众直接看到现场的情景,给人以真实感和接近感,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很可惜,电视的这种优势,只在传播新闻时得到发挥,而在电视新闻评论中尚未广泛运用。由于电视评论在表现手法上缺乏自己的特色,因此,看不出它与广播评论究竟有多  相似文献   
23.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载有一个故事:两浙观察使高适去台州办事,途经清风岭,曾在庙里题了一首诗:“绝顶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天竹房。”他写完以后,击节吟赏,十分满意,便继续登程。钱塘江畔,他下船摆渡,正值月亮西斜,江水随月而退,只剩下半江水。身历其境,他察觉“一江水”的写法有误,到台州办完公事之后,火速回庙,准备修正。不料庙里和尚告诉他:“已有人先著一笔,他说此诗绝佳,只是用‘一’字不妥,便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惊问此人是谁,和尚又告诉他:“义乌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24.
新闻干事发动群众写稿,首先应当把握住写稿方向。大方向明确,与报纸对上路子,合乎编辑的D味,群众撰写的稿件易被采用;如果方向不明或若明若暗,写出来的稿件肯定十篇九废。群众见自己长期从事无效劳动,必然热情减退。因此,把握报道动向,实为新闻干事组稿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摸清报道动向、新闻干事要抓住来自三个方面的情况。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军队报纸作为党的喉舌,它们必然要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以指战员的实践来丰富、完善和落实它。所以,每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的命令、指示、决…  相似文献   
25.
人称王安石“拗相公”。“拗相公”脾气好坏,本文不作探讨,但他炼字炼句时的那股“拗劲”,倒是可取的。宋神宗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王安石担任宰相,锐意改革,推行新法,没几年便宦海覆船,赋闲汴京。他耐不得寂寞,决意回金陵与妻儿团聚。次年春天,他由汴京南下扬州,乘船西向,路过瓜州,船泊码头,远望一江之隔的京口,但见皓月当空,青山隐隐,江水滔滔,不禁触动绵绵乡情,挥笔疾书,写下了《泊船瓜州》这首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  相似文献   
26.
声响和杂文的艺术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语气和语调的优美,能够增强语言的魅力。所以,科学地调配声响,注意语调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长短舒促,将使杂文产生音乐美,节奏鲜明,铿锵悦耳,读杂文好似朗诵诗歌,听朗读恰象在欣赏乐曲。对偶,文字协调匀称整齐,用于杂文,读起来节律感强,有起有落,悦耳动听,便于读者记忆、传诵。杂文中的名句,往往使用对偶句式,如“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我们的痈疽,是它们的宝贝,那么,它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等等。杂文中的对偶,一般不如诗歌、对联那么工整严谨,不必强求平仄协调,字面也允许重复,比较宽松自由,所以使用这种句式的作者甚多。当然,如果上句与下句对得严谨一些,读起来将更加好听。对偶句,除了能够产生音乐美,语言  相似文献   
27.
人品与文品     
初学写作的人,多在技巧上下功夫,凡是谈首尾开阖、长短节奏之类书籍,皆奉为珍宝,翻得烂熟;殊不知技巧乃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这“根”,便是人品;文章的品位,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的品位。此说虽然早有定论,可惜有些人总是不相信,依然围绕着枝叶转圈子。近日翻到一段记载,觉得很能说明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唐朝大诗人李白与彰明县  相似文献   
28.
古今中外,不少作家动笔之前都养成一定的习惯。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总结出一条写作经验;“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文章“向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复面卧,及寤,援笔成章,不易一字。”他的习惯是蒙被大睡,待一觉醒来,便能“援笔成章”。鲁迅写文章,也不是摊开纸张就写,更不要说  相似文献   
29.
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或者靠听一次报告,办一次短训班就能取得成功。从新闻教育的角度看,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必须从学校学习时开始抓起。在学生诸素质中,政治素质最关紧要。一个学生尽管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巧,如果政治上不合格,背离四项基本原则,把宣传纪律视同儿戏,道德情操低下卑劣,这样的学生连废品也不如。回顾北京春夏之交动乱期间新闻队伍中发生的问题,我们愈益痛感必须及时地亡羊补牢。如果再不  相似文献   
30.
杂文的形象     
一篇仅有新闻性的杂文,不一定是成功之作。杂文是文学作品,它虽然类似新闻评论,偏重说理,但不可与新闻评论混同。它常常使用种种形象化的手段,勾勒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人思想上有所净化提高,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鲁迅写杂文“砭痼弊常取类型”。所谓类型,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讲究形象,杂文自不例外。一旦抽象的概念取代形象的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