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1455篇
科学研究   24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课改后的课堂情况与原来的课堂大不相同,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高职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加强专业素养、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调控;要全面了解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多元评价学生,实现教学对象调控;要进行课程开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有效地组织教学实施,实现教学过程调控。  相似文献   
132.
133.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亚洲鬼魅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与鬼的情缘就从未了断。所不同的是,在农业社会,鬼多半存在于传说和想象中无形开影,今天的鬼在电影里有形有声,过去人们谈鬼是为敬鬼避邪,今天看鬼去是为了散心寻刺激;过去的鬼来源于化传统,现在的鬼却产生于商人的灵感——在一个消费社会,鬼已经成了一种生财的买卖了。  相似文献   
138.
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他们像园丁一样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对!我就要做一个灵魂的工程师,教孩子们做有理想、有道德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假如我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一位新老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面对台下几十张甜甜的笑脸,我丝毫不会害怕。大大方方地向同学们自我介绍:“我叫马琳静,是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经验不足,希望大家多关照。”话音刚落,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我也请同学作自我介绍。介  相似文献   
139.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之前,我国民营书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十六大以后,我国民营书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之中。民营书业无论就其现有的规模及崛起的势头,都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书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但是也有不少因素制约着民营书业的发展,比如,体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政策困难,自身也还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根据新闻出版总署  相似文献   
140.
虚静 《武当》2001,(2):45-46,49
修道者所说的“无”,并不是像常人所认为的什么也没有就是无,而是指没有具体形象和具体概念可形容的实际存在,即所谓形而上之道。也正是由于世人对形而上之道“虽日用而不知”,所以人们所谈及的“有”“无”概念都是指后天事物而言的,往往容易误将道家所说的“无”当作空无所有来理解,并会因此而导致一些学道者追求绝对的空无而误人顽空,或追求绝对的超脱而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