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感恩教育:大学生不可缺乏的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坐标,是一种做人的责任.然而,作为即将成才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随处可见,并已造成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如何给他们补上“感恩“这一课,已成为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2.
李允 《中国教师》2009,(15):37-39
<正>"同课异构"是指相同的课由不同的教师进行不同的设计和实施。"同课异构"作为当下流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并非如某些教师所认为的只是"标新立异",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拟就"同课异构"的理据做较为详细的分析,希冀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3.
教学空间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智慧教室建设的推行对教学空间的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室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室,具有智能化、深体验和强交互的特征.智慧教室具有教学空间的"形域"和"场域"价值,对其进行合理布置的有效策略包括:营造学科教室,促进具身体验;打造复合格局,满足多样化需求;创新空间布局,实现多维互...  相似文献   
34.
关于研究型课程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反思实践,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因此,为促进研究型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在课程实践中需要澄清以下问题:研究型课程的本质属性:经验建构;“研究”的价值追求:复归儿童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原则:‘坚持规范性、突出校本性;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取向:师生缔造;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式:全程、多元、欣赏。  相似文献   
3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下,新课改要求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但是,当我们对那些已经参与了校本教研的教师提出“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您参与教学研究的体会和感受时,您会用……”的问题时,回答中诸如“累”、“迷惑”、“无所适从”、“困难”“费力”、“压力大”、“缺乏精力”、“力不从心”等带有明显消极情绪的词汇远多于积极情绪的词汇。这表明教师在教学研究之路上并…  相似文献   
36.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具有个体独特性和社会规约性的双重属性。教学个性作为一种生成的、潜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辐射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课堂灵动的生命力。走出教师教学个性日渐稀缺的困境,需要学校教学制度的合理赋权和教师个体的自主增能。  相似文献   
37.
《红楼梦》作为宏篇巨著和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文字魅力、深刻内蕴值得广泛探讨和研究。红楼人物名更是倾注作者的心血,不仅标识人物身份,并且意义深刻,揭示故事情节与发展,暗示人物命运等。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常规关系理论,立足相邻和相似的原则,以阐释和补足取向的基本选择为分析切口,进行含义推导,去解读红楼人物名。  相似文献   
38.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为了消解游离课标、为"异"而"异",淡化内容、盲目求"异",忽视个性、重"同"轻"异"的实践误区,基于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对同课异构的"异""同"做出如下理性分析:课的内容——同中存异,课的结构——异中趋同,课的个性——异彩纷呈,课的目标——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39.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的等级差别,中国女性在这一特殊社会结构中,有其规定的社会角色,语言受到制约,在语言交际中礼貌和面子起指导作用,为维护相应的地位和身份,女性常采用面子管理语用策略、赞扬恭维策略、谦虚策略、同情策略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人伦与等级观念,"礼"的制约,"父权主义"的文化定型,社会性别角色差异等影响了女性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40.
李允 《中国教师》2013,(9):40-42,46
<正>教学个性在学生个性形成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个性的普遍缺失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从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中能够找寻出诸多制约教学个性彰显的流弊,但"无论如何,自己没有成熟而坚定的看法,以致不得不受外力的激荡,这根本责任总是从事教育的人自己的"[1]。因此,基于教学个性的"自我"品性,分析教学个性形成中教师"自我"的缺失,探寻教学个性的教师"自我"路径,这对走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