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杜恩龙 《收藏》2001,(5):31-32
鲁迅和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文学大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郑振铎在北京燕京大学教书时,其卓越的文学功底已有充分的表现,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季羡林、吴晗等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与鲁迅相提并论。“南迅北铎”的说法不胫而走。其实,鲁迅和郑振铎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收集我国古代的版画。  相似文献   
72.
选题论证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许多选题运作的失误,往往是由于选题论证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的缘故,也就是选题论证的条件是不充分的。那么选题论证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出版社的领导要有民主作风 选题论证过程中发扬民主就是要发挥集体智慧的威力。编辑们提出的选题,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美化选题,提交的数据可能只是有利的一面,而不利的一面则被掩盖起来。选题论证就是要补个人认识的不足,克服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出版社的一把手在选题论证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在会前应反复…  相似文献   
73.
文章是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定位与发展展开的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学术背景和工作实践,就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的概念和定位、现状及存在问题、新时代促进其更好发展的建议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主要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划出版具有核心价值和精神动力的出版物的活动,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需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主题出版实现“无缝”对接,把传统文化中的主题出版元素挖掘出来,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呼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的特点包括导向性、历史性和普及性,是题材的传统性和指向的当下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党和国家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等主题的内在关联,宏观上有高度,微观上有趣味和生活的烟火气;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需要充分发挥出版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善用他者讲述或从他者视角出发,借助国际化的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现状表现为对接积极、视角多元,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类主题出版物;但标准不统一,策划含量不高,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在高度、细节以及艺术性方面均存在...  相似文献   
74.
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与社交在传播途径更迭的同时发生着双向融合,在双主体共同动态演进的过程中,传统出版行业的中心化体系逐渐解体,新媒体平台内容出版衍生出“再中心化”的格局。当下,受众习惯与媒介生态迅速变革,一贯“慢中求精”的传统出版行业在求快、求新的市场竞争中普遍出现迟滞性。与此同时,近年来新兴媒体泥沙俱下的弊端渐显,加之传统出版业承担着公共场域之下传递正向价值观的社会职能,推动了大众对于社会系统中专业化、规则化内容的偏好回暖。文章从出版社交化对信息传播过程的解构与重建切入,试图探讨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耦合与矛盾,思考传统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与新兴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