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杨泽文 《大理文化》2009,(Z1):84-85
1988年,25岁的我领到了一张聚酯膜塑封的小卡片——居民身份证。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以致在个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一张小小的居民身份证的拥有,会如此触动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这之  相似文献   
42.
43.
古镇铁匠铺     
一 在杉阳古镇仅存的铁匠铺里见到和跃昌老人时,他正靠在一把陈旧的竹篾椅子上,眼睛半睁半闭而显得似睡非睡,双耳似乎正在认真聆听着铁锤不断敲打一件铁农具的声音;要是感觉到某一个叮当声不对了,他就会立即睁开双眼,扫视眼前正在挥汗打铁的两个儿子,或者说扫视一下两个儿子正在打制的那件铁农具。年逾古稀的和跃昌是一个老铁匠。他已经在古镇里叮叮当当地打了一辈子铁,以至练就了凭声音就能判断出锤点是否对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4.
45.
曾有学者认为,中国和古希腊及印度是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并同时构成了世界三大寓言系统。其中,中国寓言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叙事生动的鲜明品格,在世界寓言家族中独树一帜,它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从上古一直流淌至今,中间从未干涸。由此可见,中国人向来是喜欢读寓言的,而这恰是这种文体得以在中国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遗憾的是,寓言的文体形式基本保持着旧有的风貌,推陈出新之作极为少见,当读到作家张远山的《人文动物园》之后,才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特写此文,略抒原委。…  相似文献   
46.
网络环境下有效阅读对话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的形成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 它必将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广大师生需要进行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对于存在着的我来说,除物质生活外,还必须有阅读生活.前者让我获得生存的保障和做人的尊严;后者则让我获取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48.
只要提起世界主要毒源地金三角,许多人都知道那是位于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交界之处以美斯乐为中心的一块神秘之地.然而在联合国禁毒官员的视野中,金三角的所指区域却随着罂粟种植范围的不断加大而扩展,以至于最终将罂粟种植重灾区的缅北掸邦高原都纳入了其范围,并称之为北金三角.这样一来,与缅甸掸邦接壤的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其实就与北金三角为邻.可以想见,中国的禁毒工作为何始终任重而道远.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政府与缅甸掸邦各特区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国际禁毒组织的支持,北金三角的禁毒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还积极与云南西南边境和平相处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9.
如果说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伦理观已开始扩展到动物界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伦理观有必要扩展到哪里呢?由时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植物之美》这本书,正好明白无误告诉人们这个问题。 《植物之美》是由法国的一个学者分别与三个知名生物学家以围炉式的交谈对话形式共同完成的科普美文之汇。这三个生物学家都从自己所研究的重点领域出发,先后对野生植物、耕种植物以及沙漠植物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植物之美,而且开始为植物的命运担忧。我们开始知道,植物之美,是一种本真与个性…  相似文献   
50.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我对云南作家的作品一直读下去的惟有于坚,原因在于他一直是大众生活的在意者。他始终关注与保持的是众生的生存状态和自己的大众心态。最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的《人间笔记》中所收入的散文,可以说最能反映出他的为文风格与艺术追求。在中国当代文坛,于坚首先是以一个民间写作诗人的独特风貌赢得读者广泛关注的。他追求的是“像贫民一样生活”和“像上帝一样思考”的生存方式,他崇尚的是对民间生活的充分体验,他坚守的是对当下生活的格外敏感,他起用的是最鲜活的大众化口语。因此,80年代中期他的《罗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