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1607篇
科学研究   34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03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32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9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48年   3篇
  1937年   3篇
  192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语>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伦理思想、文化、教育、文学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它在汉语言学分支中的词汇学上,也具有重大的贡献.<论语>是语录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上古口语用词和一般词汇的特点.对<论语>词汇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可以使上古词汇在<论语>成书阶段的面貌、特点更为清楚鲜明.  相似文献   
22.
为了向国内外从事和关心茅盾研究的读者介绍我国及国外的茅盾研究学者的简历,本刊约请了部分中国和日本的茅盾研究学会会员提供了自己的简历,现发表出来。今后还将介绍其他的茅盾研究学者。  相似文献   
23.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深化了对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4.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以“兔子繁殖”为背景的问题,数学家把它称为“兔子问题”,内容如下:“有人想知道一年内一对兔子可繁殖成多少对,便筑了一道围墙将一对兔子关在里面.已知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而一对小兔生下后的第二个月就又开始生小兔.假如一年内兔子没有死亡,一对兔子一年内可繁殖成几对?”  相似文献   
25.
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之标题反映了作者的怀旧情绪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八月之光”这一人性之光折射出了人类古老久远的美德,象征着人淳朴、善良、美好的本性和爱与被爱的渴望。它既体现了福克纳深受其影响的基督教义,更闪耀着超越基督文明的人文主义光辉。它代表了福克纳所推崇的宁静恬淡的生活本质,也表明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小说题目由最初的《幽暗之宅》到《八月之光》的这一变化,表明了福克纳在创作中思想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八月之光》这一标题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人性的永恒信念,凸现了小说超越时空的意义和魅力。  相似文献   
26.
Earl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viewed iconic representation as cognitively less complex than other forms of symbolic thought. It is therefore surprising that iconic signs are not acquired more easily than arbitrary signs by young language learners.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children younger than 3 years have difficulty interpreting iconicity.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hear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iconic signs. Sixty-six 2.5- to 5-year-olds who had no previous exposure to signs were required to match iconic signs to pictures of referents. Whereas few of the 2.5-year-olds recognized the meaning of the iconic signs consistently, more than half of the 3.0-year-olds and most of 3.5-year-olds performed above chance. Thu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meaning of iconic signs gradually develops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sign language development, receptive signed vocabulary te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interpret iconic symbo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7.
Beyond words: the importance of gesture to researchers and learn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sture has privileg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at children know but do not say. As such, it can serve as an additional window to the mind of the developing child, one that researchers are only beginning to acknowledge. Gesture might, however, do more than merely reflect understanding-i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ve change itself. This question will guide research on gesture as we enter the new millennium. Gesture might contribute to change through two mechanisms which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1) indirectly, by communicating unspoken aspects of the learner's cognitive state to potential agents of change (parents, teachers, siblings, friends); and (2) directly, by offering the learner a simpler way to express and explore ideas that may be difficult to think through in a verbal format, thus easing the learner's cognitive burden. As a result, the next decade may well offer evidence of gesture's dual potential as an illuminating tool for researchers and as a facilitator of cognitive growth for learne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28.
Old age gives us the privilege to explore, to innovate, to challenge.Dear Friends,This is our twelfth monthly column and the first-year anniversary of our conversation together in the pages of Overseas English. We call this a milestone in English. Is there a Chinese word for it?I would like to begin our column with one of my own poems.  相似文献   
29.
心理学视野中的青少年暴力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暴力行为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暴力行为是青少年对生活事件的一种应激方式,也是对父母不良监控方式和冷淡亲子关系的一种不合理反应,它易受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对待青少年暴力行为,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它,分清偶然性行为和经常性行为,另一方面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如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转移和缓解各种暴力行为的力量来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建和谐健康的家庭、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0.
《化学习题精选》是英国中学化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复习和提高作业质量而编的。它的特点有:1.围绕题目编成一系列短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系按照英国现用的教材结构编写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课内外用作讨论或练习之用。2.作者将各小题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性(以K表示),理解性(以C表示)及综合性(以H表示)。每小题都注明评分标准,用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共有一百题,我们根据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选译部分习题,供教师们参考、选用。选译习题中也略有超我国教材水平的,可作因材施教之用。习题的后面,附有用数字回答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