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初四册第一五课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代表性作品,是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延安生活了 8年,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 1961年,我陆续写了一组反映延安生活的短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还有这篇《歌声》。前三篇从衣食住和生产劳动方面写延安,写延安是怎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歌声》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吴伯箫《就〈歌声〉…  相似文献   
32.
坦率地说,省级纯文学期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产物,面对一切都要计成本、讲效益的市场经济,它变成一个尴尬、穷困的角色也就毫不奇怪了。全国每个省市都有一个作家协会,每个作家协会都主办着一份纯文学期刊,据我所知,日子好过的寥寥无几。《上海文学》超越了地域界...  相似文献   
33.
文学艺术是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或者说它的起源、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古到今,由中至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颇。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等等。关于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有“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文艺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艺是一种美的教育文本”等等。其实,文艺的起源与文艺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就不尽相同、多种多样了。对于这些玄而又玄、越说越复杂神秘的问题,专家学者也常常会陷入困惑、望而兴叹。对于普通的文艺“圈外人”呢?…  相似文献   
34.
在我的倚墙而立、满满当当的书柜里,伫立着一本包着封皮、默默无闻的旧书。书名:《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作者:吴调公;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59年8月,字体:繁体字。它的封面朴素到简陋,它的用纸黑青而单薄。拥挤在富丽堂皇的"新书族"里,它真是一只"丑小鸭"。像这样的"文革"前的旧书,我原来有一二十本。但随着30多年来不断地辗转迁移,不断地对藏书"纳新吐故",所剩已经  相似文献   
35.
《聊斋志异》是一部题材奇特、谲,写法复杂多变,思想尖锐、深的短篇小说集,文学史家都把它入中国古代的志怪传奇小说。《促织》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集中体现了《聊斋志异》的思想艺术特点。鲁迅先生十分喜欢和欣赏《聊志异》,曾精辟地指出:“《聊斋志》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叙畸人异行,出入幻域,顿入人;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为之一新。”(《中国小说史略》,迅全集》第9卷209页,人民文出版社1991年版)鲁迅…  相似文献   
36.
1926年初春的鲁迅,正是“运交华盖”的时候,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先是头年秋天肺病复发,几次住院治疗,拖延数月之久;再是投身北师大青年学生的进步学潮,与北洋军阀政府作着艰苦的斗争;还有同教育总长章士创打官司一事,虽然获得胜诉,但把心情搞得很坏……正如鲁迅在1925年年底《〈华盖集〉题记》中说的,他这一年屡遭军阀官僚、帮闲文人的围攻迫害,过着一种“悲苦愤激”的日子。尽管鲁迅没有妥协、休战,但内心的疲惫、烦躁、悲观却像洪水一样泛滥、暴涨。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为了逃避精神上的重压和…  相似文献   
37.
在20世纪前期的西方文学史上,欧·亨利是一位蜚声文坛的短篇小说大家,《麦琪的礼物》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表现爱情的忠贞、无私,这自然不是一个新鲜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作品演绎过了。欧·亨利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从生活中捕捉到了一个绝妙的题材———夫妻俩卖掉自己的所爱给对方换来的礼物,又恰恰成为他们再也用不着的“死宝”。这一“弄巧成拙”的情节,营造得太巧妙、太富艺术张力了。它包含了男女主人公的多少苦心、多少真情呀!包含了社会的多少不公、多少悲剧呀!更可贵的是,作者在展开这一情节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8.
永远的鲁迅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谁的作品最多?鲁迅。小说、散文、杂文,共有15篇之多。这在古今中外的所有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鲁迅在文学、在教育、在文化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可见一代一代的教育家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读懂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读不懂鲁迅,甚至不喜欢鲁迅。不要说中学生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真正懂得并能讲好鲁迅的,又有多少呢?令人怀疑。鲁迅在中学生的印象中,似乎是个说话尖刻、争强好胜性格孤傲的“怪人”。在中学校园中,鲁迅是孤独的、悲哀的。特别是在日益市场化…  相似文献   
39.
信仰的力量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60年代读过,上大学时老师讲过,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是那样深刻。今天重读,依然惊叹它艺术形式的精湛,人物形象的强烈,描述语言的有力,仍旧不失为短篇小说的经典。然而在惊叹之余,却忽然发现原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作品所表现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舍己为人、顽强坚持、英勇献身的崇高品格,似乎变得淡了、远了。随着直接的、功利的主题思想的隐退,“浮出水面”的则是作品的深层内涵:红军战士那种坚如磐石的思想信仰。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作品的这一潜在主题有多深刻、多丰富,但它…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