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把新闻与执政联系起来,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考察新闻文化建设,这不仅是一个从政治方面来审视新闻功能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闻以促进国家振兴和长治久安的现实命题。作为党报工作者,对于新闻与执政之间的联系,需要自觉回答、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52.
报纸文艺宣传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报纸文艺宣传,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勇于探索,不断开拓,与时俱进,为党的文艺和新闻宣传事业的繁荣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艺,是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一种反映,更是影响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精神力量。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要求。研究和分析报纸文艺宣传的规律,是为了积极有效地引导文艺宣传舆论,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敏锐地把握文艺宣传动态,提高报纸文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3.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创刊.《新华日报》的创刊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从此,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在根据地以外拥有了一个坚强的舆论堡垒.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从武汉燃起的《新华日报》之火,早已汇成了燎原之势.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到现在已经传至第三代、第四代.但是,《新华日报》开创的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4.
“如无所见,则无所状。”汉代思想家王充《论衡》中的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朴素而不可违背的真理。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有了新闻事实发生,新闻工作者才可能见得到,没有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不能凭空状写。  相似文献   
55.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4,(12):23-24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所说的“气”,既是一种精神状态,又是一种思维的特征。在面对纷繁世界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以一种物我两忘、荣辱皆抛的思维姿态,凭临于万物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积极的思维,我认为就是记者很需要的那种“浩然之思”。  相似文献   
56.
深入群众之中,了解和反映读者的愿望和要求,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光荣传统.早在四十年代,周恩来就要求过《解放日报》的记者:“我建议你们除了必要地采访一些上层活动外,可以着眼于群众.譬如说,访问几个从战区流浪到重庆的擦皮鞋难童,或者访问嘉陵江几个渡口的船夫,或者访问重庆市内的公共汽车售票员,谈谈他们的生活和愿望.这种别开生面的新闻报道,也许会得到读者们的欢迎,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57.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7,(4):F0002-F0002
~~江作苏书法作品@江作苏$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58.
6月25日。罗清泉同志在《湖北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湖北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59.
今年元旦,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对《湖北日报》进行了规模大、力度强、影响深的全面改版,并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成效显著。一、完善新闻采、编、发体系,  相似文献   
60.
“意境”是中国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王船山说的欲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一口把中国文人的文学理想境界说到了位。 由于中国文人对“意境”的孜孜探求过深,弄得有些玄,所以意境好像成了文人专有的、寄情写怀的书房精致品。而以社会为大工厂的新闻界,好像其产品都是蒸腾着汗水与热度的文字快餐,与意境是难以搭界的。 关于新闻要不要写出意境的问题,其实不必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