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2004年10月7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这个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外,许多专家预测过的捷克的米兰·昆德拉、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和英国的多莉丝·莱辛,在欧美和全世界的知名度都大大高于耶利内克。连耶氏本人也说,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竟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我却得到了,这是个笑话。”在此之前。奥地利右翼的自由党在竞选海报上气势汹汹地逼问国民:“你想要耶利内克,  相似文献   
33.
小说的叙述角度,在一件作品里,并不见得始终如一。热奈特指出,叙述角度可以有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他说,“把前后一致视为荣誉攸关的规范显然是武断的”;还说,各个叙述角度的区别,不总是那么纯粹、清晰。比如,当叙述者被当作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就是内聚焦)时,本来,作品中的一切都应该通过这个人物的眼睛,排除外部描写,可是,这一要求经常被作家突破。中国学者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把这类突破称为“视角越界”,她并且以对美国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的详细分析,证明从内视角越界到全知视角的必要和合理。  相似文献   
34.
关于叙事学的著作,都要把叙述角度作为一个重点论题。过去,习惯于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则是分为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热奈特修正的根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谁说”和“谁看”,更准确地说,是区分“谁说”和“谁感知”。  相似文献   
35.
叙事学除了研究“谁说”、“谁看”之外,还要研究“谁听”。“听”,似乎是被动接受,但却也会对“说”发生不小的作用。小说的叙事一定要有对象,这在叙事学上叫做叙述接受者,简称受述者,也就是听者。任何一篇小说的受述者都不是单一的,正如同叙述者不能等同于作家,受述者也不能等同于读者。受述者一般在故事之外,  相似文献   
36.
滑稽和反讽     
华莱士·马丁在《当代叙事学》中讲到反讽的时候说,文学史里有一种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就是破坏语言的表面含义与作家真实意旨之间一对一的简单关系,不是肓在此意亦在此,而是肓在此而意在彼,其目的是把读者引出通常的叙事框架,实现思想的跳跃。这样破坏成规的做法有过不同的命名,中罔古代称之为滑稽。《史记》有《滑稽列传》,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滑,乱也;稽,同也。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所谓“乱异同”,就是制造歧义、多义和意义的悖反。《滑稽列传》的传主是俳优,也可以说是口头小说家,陪侍在皇帝身边,以言辞逗皇帝高兴。  相似文献   
37.
《红楼梦》,尤其是它的前八十回,写的多是平凡小事,情节不能说是紧凑,对一心听故事的读者缺少吸引力,但是它在塑造人物上则远胜前人。比如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写的是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大白天在房里闲扯,既没有什么感情的表白,更没有什么正言要道;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独自扫花葬花,而这两回都是《红楼梦》的精华,让人百读不厌,其中的场面不太适宜用戏剧再现,却可以编成优美的舞蹈。  相似文献   
38.
195 3年 ,中国科学院请顾颉刚到建立不久的历史研究所工作 ,所里负责人尹达、刘大年询问顾氏在上海收入多少 ,顾答以 :“各项相加 ,每月约为 5 0 0万元”(相当于后来的 5 0 0元 )。很可能 ,尹、刘两位把这当成顾颉刚的“要价” ,这个数目超出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工资 ,不是随便可以答应的。其实 ,顾颉刚在解放初期处境不利 ,他感叹“社会关系日少” ,过去一天接十多封信 ,而今一月才三十来封 ,“宴会则更稀” ,很有失落感 ,哪里有勇气要高价 ?在 195 2年一次中央会议上 ,上海市长陈毅谈到知识分子安置 ,说顾颉刚生活困难 ,不顺心。毛泽东主席…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各方人士倡导文学教育,说到文学教育,大家想到的常常是读唐诗宋词、莎士比亚,这是不错的。但是,人们最先接触的文学,却不是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触最多的文学文本也不一定是这些。那是什么呢?也许应该说,是流行歌曲,是流行歌曲的歌词。那么,流行歌曲的歌词有没有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这是一个问题。流行歌曲的受众很多,它的歌词被千千万万人所熟悉。可是,歌词和歌词作家的文学成就,似乎没有得到足够深入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40.
文学理论总是打上本民族价值观念的深深烙痕,与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特性也有密切联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过程中,从西方借取了文学理论的术语和观念,建立起文学理论的体系,推进了学术的进展,但同时却在古代和现代文论间造成断裂。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竞争中,回顾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促进今天文学理论的民族化,是不应被忽视的课题。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尝试提出三点,借以引发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