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特征的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目前社会各界计算机应用已相当普遍.社会已进入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视角正由媒体论及中介论走向关系论.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历史脉络可划分为以语言扩展为主的诠释阶段、以认知融合为主的背景阶段、以经验延伸为主的具身阶段和以拟人化思维为主的它异阶段.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类人"特性越来越明显,将助推信息技术由进入教学走向自适应教学,基于生命视角开启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生态式融合,以互利共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实现整体和谐,从而有效适应未来教育智慧育人之需.  相似文献   
13.
在优质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存在建设理念重“均衡”轻“发展”、建设标准重“统一”轻“特色”、资源配置重“投人”轻“效益”、实施过程重“外延”轻“内涵”等问题。因此,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统筹城乡教育,把握办学条件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索我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于冲汉(1871-1932年),字云章,奉天辽阳人。早年在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讲授汉语,回国后任辽阳警务局总办。日俄战时就给日本人当间谍,曾获日本勋三等瑞宝奖章,1904年为奉天全省巡警提调。1907年日本在奉天总领事荻原守一极力“推荐”下,任辽阳交涉委员,后……  相似文献   
15.
16.
在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对智慧课堂的本质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引领智慧课堂健康发展。当前诸多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从教育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信息化视角进行界定。不过,因界定起点的偏颇、认识方式的局限及定义方法的失范,这些定义未完整地表达智慧课堂的实质。对此,立足“以教学活动育人”的基本立场,基于智慧课堂中的主客体关系,主要采取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认为智慧课堂是旨在通过人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影响而促进人的智慧生成,在本质上是充分激荡智慧的育人课堂,在形式上是智能化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并且,智慧课堂具有“顺应教育规律、实现课堂迭代”的科学属性、“尊重技术思维、走向深度融合”的技术属性、“强化共享融合、优化文化氛围”的文化属性和“活跃生生关系、构建超级场域”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7.
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只有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具有人文性和情意性;第二,其内涵是多解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语文课要想让学生创新、出新,不仅要教师投入充沛而真挚的情感去调动、感染学生,而且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这样一种情境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已经进入了自主构建阶段,原创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土壤。在批判和借鉴已有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知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力促进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更好地利用课程与教学论流派所创生的理论与学说,指导中国大地上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辽宁是我国档案大省,辽宁省档案馆因馆藏档案数量多、种类齐全、年代久远、价值珍贵等著称于全国省级档案界,并有多件珍贵档案被列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同时也因此享誉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