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良好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人们附近的绿色景观,在这个大背景下,绿道建设随之诞生。文章主要是对中国的城市绿道规划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相应的绿道标准节点,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2.
日前,文物艺术品拍卖界迎来了一个重磅利好:经过一年多的沟通、调研与协调,国家税务总局于近日签发了2020年第9号公告(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其中明确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可以全额开具发票。该规定将自5月1日起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43.
王菁菁 《中国收藏》2020,(8):134-139
投身当代玉雕创作30余年,时至今日,程磊是同辈人中为数不多的坚守者。“子冈杯”金奖、“天工奖”银奖……这些年来,在中国玉石雕刻领域最重要的奖项评选榜单中,往往少不了她的名字;与此同时,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众自带含金量的头衔同样是她付出与坚持的佐证。  相似文献   
44.
到今年1月份,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经四年。作为提升整个国民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自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陆续实施以来,大众对它的关注一直就没有减少过,相关声音也层出不穷。近日,一项网络在线民意调查显示,受访的2085),.中,60.7%的受访者在2011年去过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其中25.3%的人去过3次以上。在人们去过的博物馆中,“地方博物馆”成为首选(44.5%),其次是“科技馆”(19.7%),“故宫”排名第三(17.8%),接下来依次还有革命军事博物馆(17.7%)、国家博物馆(16.4%)、名入故居或纪念馆(14.6%)、美术馆(14.1%)、民间特色博物馆(12.2%)等。  相似文献   
45.
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与现代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以处理地球上任何具有空间方位的海量信息为特征,具定量、定时、定位等优点,近10年来已在地质矿产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一个区域各种地质资料(图形、图像、文字、逻辑、数值)的GIS分析实际上代表该区域现阶段较为客观的总认识.目前,野外收集资料、数据建库、GIS分析等尚存在规范化、标准化等问题,GIS本身解决诸多专业性较强地质问题的能力亦不足.但GIS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必将使地质矿产勘查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6.
正前不久,一场名为"空灵之约——中国沉香文化展"的活动在山东博物馆举行。这场汇集了238件(套)珍贵藏品的展览除了以高规格被业内所称道之外,由国有博物馆与民菅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与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合作主办的背景也令人眼前一亮。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民营博物馆的数量在行业中占比1 5%左右,而长期以来,在国人心目中,似乎"官办"与"民营"的两种体制总是"各走各路",鲜有交集。当拥有绝对地位的国有博物馆向民营博物馆敞开怀抱,释放出什么信号,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47.
均势自动生成论作为传统均势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虽然解释了很多国际政治实践,但也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通过分析俾斯麦治下德意志崛起的一段历史,可以归纳出均势自动生成论的几点疏漏:忽略了潜在霸权国的自我克制能力;其他国家各自对潜在霸权国崛起带来的威胁性有不同评估;制衡可能是脆弱和不长久的,等等。这种分析也能够对当今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8.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关心和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9.
在《致云雀》中,诗人雪莱一开始将云雀视为理想自我的“画像”,尔后又通过繁复的比喻修辞意图找寻到一个能清晰确证云雀的意象,却在不断的比喻中逐渐失语,最终在愉悦与忧伤的真实中找回自我。诗中,云雀决起而飞,不断冲破现实的阻隔,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断地使用“忧虑”“所苦”“难言”等来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感受,而后又不断地表达人类自我的贫乏,但贯穿全诗的一条主线是诗人在不断地飞升以超越感伤,获取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