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实验是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对所学习的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是往往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即实验的可见度低,导致学生不能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正确分析,获得科学的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相似文献   
22.
通过均匀设计,研究出赤泥含量、添加剂含量、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等4个因素对赤泥烧结砖显气孔率的影响依次下降,据此构建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式,并对回归方程的效用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3.
汉唐时期山西文学地理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古代山西的文学创作实践。这一点可以从海鸥在古代中国的活动谈起。海鸥在古代中国的活动表明在黄河流域中游曾经出现过一个“泛水乡”的气候地理现象。与此相一致,10世纪前,黄河流域中游特别是包括山西中部南部地区的气候地理具有“水乡”特征。这一自然禀赋直接影响着当地的人文环境,影响着唐代诗歌的繁荣发展。牧童驱犊、竹喧浣女、莲动渔舟、独坐幽篁等水乡意境无疑也是“山西水乡”的真实写照;从这一大背景下来理解《清明》诗所反映的气候地理,不仅使得《清明》诗的创作归属地与山西杏花村高度契合,而且有利于理解宋代以后山西杏花村气候地理变迁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