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广播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提到创优,人们总是将它与各类评奖活动联系在一起;谈到创优的成果,则会列举出一大串获奖的节目。有的电台在创优过程中还实施精品战略,专门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的广播评奖活动中获得好的成绩。更有甚,一些电台根本没有设置某一类型节目的栏目,为了使该项目在评奖中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52.
这些年,做大做强在国内广电业界叫得很响。理念的牵引导致一个又一个广播影视集团纷纷诞生,但深究起来,不难发现,这些广电集团往  相似文献   
53.
基于深厚的地缘、亲缘、语言缘等关系,粤港两地自近代以来就以岭南文化为本根相互辐射,形成了区域文化综合体。近年来,在CEPA、泛珠合作的背景下,粤港两地开始从经济博弈趋向文化博弈,同时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54.
多年来,广播媒体在不断推进频率专业化改革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规律所进行的节目形态的变革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回顾2007年的广播节目,我们看到,在受众本位观念的牵引下,广播节目形态的变革表现出一种新闻节目碎片化、文艺节目娱乐化、广播剧小品化倾向.  相似文献   
55.
移动传播时代,传统广播线上内容生态体系已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广播可在内容建设上以“三重思维”建构“三个体系”,即坚守“广播思维”,建构线上节目体系;把握“网络思维”,建构音频节目体系;突出“全媒思维”,建构内容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56.
编者按:2012年,新媒体不断发展,电视媒体也在积极向前迈进,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进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些都使得广播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是,这一年的中国广播仍然在平稳中不断前行,继续创新经营理念,改进新闻报道方式;广播人改革创新的动力并未削减,而是在压力下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57.
盘点2010年的中国广播,需从央广的中国之声全新改版说起。作为中国广播的旗舰,中国之声的全新改版必将对中国广播的革新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申启武  陈媛 《中国广播》2011,(11):47-49
粤港文化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两面,同质性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共性基础,“异质”性则为文化互动和传播吸纳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近年来两地经贸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点扶持,为粤港广电传媒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但是,由于体制不同,两地传媒合作始终无法深入开展,在融资渠道上很难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9.
改革开放30年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释广播节目形态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新闻节目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从中概括出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演变与发展的"碎片化、互动化、多元化"等基本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坚持"受众本位"和广播的媒介特性与传播规律是广播新闻节目革新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0.
申启武  吕芳敏 《传媒》2013,(1):47-50
2012年,中国广播承继良好的发展势头,谋求新变化,实现新跨越."新闻立台"仍是广播屹立不倒的旗帜,以服务受众为核心成为广播新的发展理念;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了新的突破,台网联动持续深化;在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并举的同时,广播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打造负责任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