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22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题目要为文章营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是两军对阵前的擂鼓、摇旗和呐喊,而材料是文章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战斗中抢占的有利地形。梁衡说,拟题先夺势,选材要占先。拟题先夺势,意思是说题目要为文章营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是两军对阵前的擂鼓、摇旗和呐喊。  相似文献   
12.
赵立凡,诗人、书画家。江苏宿迁人,出身于诗书世家。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中国电视报原总编辑,现为中国书法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具体而实在的,是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它包含着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三  相似文献   
14.
董岩 《今传媒》2007,(11):16-17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但这面镜子不像新闻那样稍纵即逝、单薄易碎,它是可以收藏起来传于后世的.纪录片的恒久生命力来源于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纪录片是各种影视传播形态中的"贵族"--是文化含量最高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5.
董岩 《今传媒》2007,(6):4-8
撒贝宁,1976年生于广东湛江,从小在军营长大.1984-1991年在武汉洞庭街小学、红领巾小学读小学.1991-1994年在武汉一中读中学,1994-1998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书.1998年至今,为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同时继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上接第三期) (三)叙述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关于新闻写作,梁衡认为新闻是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他概括为四句话: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有景的叙述更可信;带情的叙述才动人,含理的叙述更深刻.  相似文献   
17.
历来的作家无不视点睛之笔为自己创作的生命;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的标题就是真正的点睛之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董岩 《传媒》2003,(4):27-29
五、报纸副刊的双重性——文化性和信息性 主持人:您在谈办副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曾提及副刊的基本性质是文化,我知道您一向强调报纸的信息本质,这样说来副刊是寄生在新闻大树上的花朵。  相似文献   
19.
董岩 《教师博览》2003,(12):50-51
刚从云南回来,学会一句非常好听的纳西话——“天雨流芳”,翻译过来就是“去读书吧”。在他们看来,一本好书就如同天降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在《梁衡文集》里,你会如愿采撷到天雨流芳般的真美与哲理。  相似文献   
20.
平时我们说标题是眼睛,主要是说见报之后.其实,标题的作用是双重的,未成稿时题为梁,成稿之后题为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组房子、一个宫殿,肯定有一个主粱为支柱.梁衡主张,记者在采访时,随着材料接触的增多,就开始打腹稿,开始提炼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